第53章 灵珠征途:从猜忌到携手的冒险
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灵珠征途:从猜忌到携手的冒险,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莲池幽月,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的天空,澄澈仿若琉璃,暖阳倾洒而下,给这繁华都城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缕衣。微风轻柔拂过,街边旗帜烈烈作响,远处市井的喧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盛景。然而,在这祥和的表象之下,暗流正悄然涌动,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犹如蛰伏的巨兽,隐匿着身形,缓缓逼近。
沈书瑶静静伫立在相府庭院之中,手中紧握着散发翠绿光芒的守护灵珠。她柳眉轻蹙,恰似春日里那一抹轻拢的愁云,双眸似墨,满是忧虑之色,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这灵珠现世,本被视作化解京城危机的曙光,可谁能料到,竟牵出了无数神秘莫测、错综复杂的谜团,仿佛一团怎么也解不开的乱麻。
“书瑶,又在发愁啦?咱怕啥,干就完事儿!有我在,肯定能寻得灵珠,化解危机!”萧烬羽迈着那仿若踏云却又肆意随性的步伐,悠然走上前来,脸上挂着不羁的笑容,话语间带着惯有的豪爽劲儿。
“你呀,就会说大话。”沈书瑶莲指轻扬,拂开他的手,双颊泛起淡淡红晕,还轻轻跺了下脚,嗔怪道,“也就你能惹我操心。这灵珠之事,还有神秘组织层出不穷的阴谋,我怎能不愁!对了,你可是消息颇为灵通的晋王殿下,可曾打探到其余灵珠的消息?”
萧烬羽走上前,轻轻握住沈书瑶的手,神色自信,语气笃定:“放心吧,我的小宝贝。我那些眼线早就撒下了天罗地网,全力打探,就不信找不出其余灵珠的下落。倒是你,可别愁坏了身子,要是瘦了,我可要心疼坏了。”说着,还抬手轻轻刮了下沈书瑶的鼻尖。
沈书瑶心中不禁忆起,此前一同探寻遗迹时,萧烬羽凭借广泛的眼线与果敢的决策,助众人成功化险为夷。如今面对灵珠之事,她对他满怀期待。她抬眸,再度问道:“对了,秦王萧御渊那边可有进展?”提及萧御渊,沈书瑶的眼神不自觉地闪过一丝复杂,那神色之中,有担忧、有期待,还有些连她自己都难以言明的情绪。
萧烬羽听闻,面色陡然一沉,恰似寒冬湖面瞬间凝结的坚冰,寒意四溢,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哼,神色间满是怨愤。他忆起往昔,心中便如打翻了五味瓶。犹记当年皇家狩猎,围场之上,骏马嘶鸣,众人皆跃跃欲试。本以为自己箭术精湛,定能拔得头筹,可父皇却将那匹最为神骏的西域汗血宝马赐予了萧御渊。狩猎途中,萧御渊骑着宝马,身姿矫健,屡屡射中猎物,引得众人喝彩,风头一时无两,而自己只能骑着普通马匹,黯然失色。自那以后,每次见到萧御渊,心中便憋闷得慌,这种不满也在日积月累中愈发深沉。
想起之前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觥筹交错间,萧御渊正与众人谈笑风生,自己瞥见他后,心中那股无名火“噌”地一下就冒了起来。趁人不注意,他故意装作不经意地抬手,将手边的酒杯碰倒,酒水洒了一桌,引得周围人一阵惊呼,萧御渊也投来诧异的目光,而自己则在心中暗自得意,面上却装出一副无辜模样。
自幼时起,秦王萧御渊身为小皇叔,因幼年丧母,在宫廷复杂环境中艰难成长。母后的骤然离世,让小小的他在宫廷中犹如孤舟漂泊,无依无靠。那些日子里,他常常在深夜从噩梦中惊醒,梦中母后温柔的面容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宫廷中众人冷漠、审视的目光。为了在这波谲云诡的宫廷中生存,他不得不收起内心的脆弱与纯真,变得谨慎、沉稳。他努力钻研兵法谋略,试图通过建功立业来赢得父皇的关注与认可,渴望在权力的漩涡中寻得一丝安全感。
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从未熄灭,只是被深深埋藏。曾有朝中权臣暗中找到他,承诺只要他在朝堂上支持其推行的一系列有利于自家势力的政策,便会给予他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奇珍异宝,甚至承诺助他在未来的皇位继承中占据优势。面对这巨大的诱惑,萧御渊心中虽有波澜,但他深知这些权臣的自私自利,若任由他们把控朝堂,必将祸国殃民。
于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巧妙地用各种理由推脱,既不与权臣彻底翻脸,又坚决不参与他们的阴谋。可那权臣哪肯善罢甘休,在朝堂上,每当萧御渊提出合理的建议,权臣便联合其他党羽故意质疑,言辞尖锐,试图让他下不来台;在一些关乎民生的事务上,权臣暗中使绊子,设置诸多障碍,导致项目推进困难重重。
为了应对朝堂上的困境,萧御渊私下四处奔走。一日,他听闻城外有位精通水利的老工匠,在地方治水颇有成效。于是,萧御渊微服出巡,找到了这位老工匠。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老工匠拿出自己绘制的水利草图,向萧御渊详细讲解着改良水利的独特见解。他指出,现有水利方案未充分考虑水流的季节性变化,可在河道关键位置设置活动水闸,旱季蓄水,雨季排水。
萧御渊听得入神,深受启发,将这些见解融入自己的朝堂辩论中。朝堂之上,面对权臣的质疑,萧御渊条理清晰地阐述:“昔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依地势水情,巧设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使成都平原旱涝保收。今时今日,吾等兴修水利,亦应借鉴古法,结合实际。如在河道要处设活动水闸,顺应四季水势变化,如此方能事半功倍,惠及百姓。”一席话说得有理有据,权臣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凭借着从民间汲取的智慧,萧御渊成功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刁难,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坚守住了自己的本心。
此刻,他微微侧身,刻意挡在沈书瑶身前,眼神中闪过一丝戒备,说道:“他此刻,想必仍在朝堂与那班老谋深算之臣周旋不已。不过,寻灵珠这事儿,我定不会输给他。想当年,我提议兴修水利,他却以劳民伤财为由阻拦,要不是父皇圣明,那计划可就泡汤了,哼,这次可不能听他的。而且,哼,他虽为皇叔,可年龄与我相仿,还妄图夺我所爱,哪能真把他当长辈!”
正说着,一只信鸽扑闪着矫健翅膀从天际飞来,稳稳落在萧烬羽肩头。萧烬羽熟练取下信鸽腿上的纸条,迅速展开一看,原本带着笑意的脸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怎么了?”沈书瑶见状,焦急地问道,心中涌起一股不祥预感。
“是我眼线传来的消息,说在城南一处古墓附近,出现极为怪异的现象。古墓周围时常毫无预兆地发出诡异光芒,还有一些行踪诡秘的神秘人在附近出没,极有可能与守护灵珠有关。”萧烬羽眉头紧锁,语气中透着紧张与凝重。
沈书瑶眼眸骤亮,急切道:“事急若燃眉之急,刻下断不容缓,吾等即刻整装备马,星夜兼程前往!”
两人正准备出发,却见秦王萧御渊神色匆匆赶来。他看到沈书瑶和萧烬羽站在一起,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但很快便恢复神色,拱手说道:“依古之兵法,此时当以谨慎为要,我刚得知城南古墓有异常,想必你们也知晓了。我看,我们一同前往为好。”
沈书瑶心里“咯噔”一下,担心两人会再起冲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她深知这两人积怨已久,一个是洒脱不羁、人脉广泛的晋王,一个是沉稳内敛、周旋朝堂的秦王,平日里就互不相让,真要同行,难免会出乱子。可如今事态紧急,也容不得她多想,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斗嘴。赶紧出发吧!”
此时,天空中的日光渐渐被乌云遮蔽,天色渐趋阴沉,乌云开始聚集。三人带着一队精锐精兵,快马加鞭朝着城南古墓疾驰而去。临近古墓,他们放缓速度,仔细观察周边环境。只见古墓入口处的巨石上,刻着一些奇异符号,似鸟非鸟,似兽非兽,隐隐散发着一股神秘气息。不远处的草丛中,有几处明显的踩踏痕迹,像是刚刚经历过激烈打斗。在一旁的树干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线条和图案,歪歪扭扭,像是某种文字,又像是神秘的符号。
萧烬羽下马,蹲下身仔细查看,眉头紧皱,心中暗忖:“看来这古墓周边已然不太平,那些神秘人想必已在此有所行动。这些奇怪的标记,难道是他们留下的?可又代表着什么意思?”
萧御渊也走上前,神色凝重,对周遭可疑之处皆不放过,神色凝重,语气低沉地说道:“这些痕迹很新鲜,我们务必小心。还有这些标记,绝非偶然,定有深意,只是一时难以参透。”
沈书瑶站在一旁,看着两人,想起之前在其他险境中,他们虽有矛盾,但最终还是携手合作,不禁在心中默默祈祷此次也能如此。同时,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小时候听长辈讲过的一则预言,预言中提到,当灵珠现世,京城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劫,只有集齐五颗灵珠,才能化解这场危机。想到此处,她握紧了手中的灵珠,心中愈发坚定了寻找其余灵珠的决心。
数月前,沈书瑶在相府书房整理古籍时,曾偶然瞥见一本泛黄古籍上有模糊的图案,类似某种邪恶生物,张牙舞爪,周身散发着诡异气息。当时她一心专注于查找灵珠相关资料,并未对这图案过多在意,只是匆匆翻过。如今,当他们踏入这危机四伏的古墓,那神秘组织的种种诡异行径,让她隐隐觉得这图案或许暗藏玄机。
其实,沈书瑶对古籍的痴迷源于家族传承的使命。她的家族世代守护着关于灵珠的秘密,自幼,长辈们就常给她讲述灵珠的传奇故事,教导她研读古籍。童年时,她曾随家人前往偏远山村,当地突发疫病,村民们痛苦不堪。沈书瑶偶然翻开一本古籍,发现其中记载着一种草药配方,能解此疫病。她不顾危险,翻山越岭寻找草药,最终成功救治了村民。此后,每年丰收时节,被救的村民都会带着自家种的粮食、手工编织的织物等特产长途跋涉送到相府,表达感恩之情。
在相府中,沈书瑶因时常沉浸在古籍的世界里,废寝忘食地研究,常被其他姐妹嘲笑为“书呆子”“不合群”。姐妹们聚会游玩时,她总是缺席,一心扑在古籍研究上。但沈书瑶从未因此动摇,每当面对姐妹们的冷嘲热讽,她只是淡淡一笑,心中对古籍中灵珠秘密的探寻愈发坚定,使命感也愈发强烈。
一日,沈书瑶在庭院中遇到了家中的一位长辈。长辈见她神情专注地捧着古籍,便轻声询问。沈书瑶将心中的困惑与使命向长辈倾诉。长辈微微颔首,缓缓说道:“孩子,你可知,咱们家族先辈也曾踏上探寻灵珠之路。曾有一位先辈,在一片古老的密林中,遭遇了诸多艰难险阻。林中迷雾弥漫,似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先辈凭借着对古籍的深刻理解,找到了破解迷雾的方法。在迷雾深处,他发现了一座古老的祭坛,祭坛上刻着与灵珠相关的神秘符号。他虽未能最终寻得灵珠,却为家族留下了宝贵的线索。”
沈书瑶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先辈们在探寻灵珠道路上的坚定身影。这故事如同火炬,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的使命感愈发强烈。
当他们踏入古墓,一股潮湿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那气味刺鼻难闻,令人几欲作呕。墓道中昏暗阴森,只有他们手中的火把发出微弱光芒,在黑暗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耳边传来隐隐约约的滴水声,滴答滴答,在寂静的墓道中回荡,更添紧张恐怖氛围。墓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蓝色雾气,若有若无地弥漫着,仿若在黑暗中为他们指引着通往真相的方向,隐喻着主角团虽身处黑暗,却正一步步靠近光明与希望。
阴森的环境让萧御渊愈发沉默寡言,他紧抿双唇,目光如炬,专注地在墓道中寻找出路,每一步都沉稳而谨慎;而萧烬羽则被这压抑的氛围刺激得愈发冲动,他手中紧紧握着长剑,时不时急切地打量四周,恨不得立刻冲向前去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困境。
沈书瑶下意识地执剑在手,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出森冷的白色,心中既害怕又坚定。她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京城的重任,即便前方危险重重,也绝不能退缩。
“小心点,这地方透着古怪。”萧御渊压低声音说道。
三人小心翼翼地前行,墓道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精美的壁画。壁画中,有奇异的祭祀场景,人们身着华服,围绕着一颗散发着光芒的珠子举行仪式;还有一些神秘的生物,似龙非龙,似凤非凤,张牙舞爪,仿佛在守护着什么。
沈书瑶心中一动,她记得在古籍中曾看到过类似的图案,据说与灵珠的起源有关。她刚想开口,却被一阵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打断。
“什么东西?”沈书瑶紧张地问道,声音微微颤抖,她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恐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怕的画面,但一想到京城百姓的安危,她的眼神又坚定了起来。
萧烬羽如热血上头般,瞬间疾掣佩剑,大声道:“管它什么东西,来了便将其打趴下!”
话音刚落,一群身形高大、由青铜和精铁打造的傀儡从黑暗中如潮水般冲了出来。这些傀儡表面刻满诡异符文,那些符文仿若有生命一般,在黑暗中闪烁着幽绿色的邪光。它们行动敏捷,手中挥舞着各种奇门兵器,寒光闪烁,让人胆寒。与此同时,洞穴中弥漫着一股腐臭气味,混合着傀儡身上散发的金属气息,愈发刺鼻。怪物们发出低沉的吼声,仿佛来自地狱的咆哮,在洞穴中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这……这是什么玩意儿!”沈书瑶瞪大了眼睛,惊恐地说道,手中的剑不自觉地握紧,她的手心已满是汗水,但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镇定。她迅速调整状态,眼神专注地观察傀儡的行动轨迹,试图找出其破绽。
萧御渊脸色凝重,沉声道:“看来这古墓被人动了手脚,这些傀儡应该是被邪恶法术操控的。依古之理,此时我等当冷静应对,寻其破绽,各个击破。大家小心,它们的攻击很可能带有邪力。”说罢,他冷静地迅速分析局势,目光在傀儡群中来回扫视,寻找着应对策略。
三人迅速摆开阵势,与傀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沈书瑶虽然心中害怕,但一想到京城的安危,还是鼓起勇气,挥舞着长剑,与傀儡周旋。她看着那一个个面目狰狞的傀儡,心中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但每当她想要退缩时,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京城百姓的面容,于是她咬着牙,一次次挥剑,每一次挥剑都带着她对京城的守护之意。
萧烬羽施“哪吒闹海”之勇,剑化混天绫,搅乱傀儡阵脚,似哪吒搅得东海天翻地覆;萧御渊展“杨戬显圣”之势,剑如三尖两刃刀,寒光破邪祟,仿若杨戬降妖除魔,辟开前路荆棘。
然而,傀儡越来越多,源源不断地从墓道深处涌出。更糟糕的是,这些傀儡开始相互组合,瞬间组成了一个圆形防御阵,将众人困在中央,不断从各个方向发动攻击。长枪、短刃、飞钩……各种兵器如雨点般袭来,让主角团难以突围。沈书瑶渐渐感到体力不支,额头上满是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若此般下去,成事无望矣,我们得想个办法摆脱这些傀儡。”沈书瑶喘着粗气说道。
萧烬羽环顾四周,发现墓道的一侧有一扇紧闭的石门。“或许那扇门后面有出路,我们冲过去!”萧烬羽大喊一声,然后率先朝着石门冲去,萧御渊和沈书瑶紧跟其后。
他们一边奋力斩杀傀儡,一边朝着石门靠近。就在他们快要到达石门时,一只体型巨大的傀儡突然从上方扑了下来,手中的巨型战斧直逼沈书瑶。沈书瑶躲避不及,眼看就要被击中,心中充满了绝望。
“书瑶!”萧烬羽和萧御渊同时惊呼一声,两人不顾一切地朝着沈书瑶冲去。关键时刻,一道黑影从沈书瑶身后闪出,手中的匕首精准地刺进了傀儡的关节处。傀儡轰然倒地,沈书瑶惊魂未定地转过头,发现竟是灵鹫。
“灵鹫,你怎么来了?”沈书瑶惊讶地问道。
灵鹫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小姐,我一直暗中跟着你们,担心你们有危险。”
萧烬羽和萧御渊看到灵鹫,心中虽有些不悦,但此时也顾不上多想。“先别管那么多了,赶紧打开石门!”萧御渊说道。
沈书瑶走到石门旁,仔细观察着门上的图案和符号。她想起在古籍中看到过类似的记载,心中一动,按照记忆中的方法,转动了门上的机关。石门却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并未打开。她再次尝试,石门依旧纹丝不动。沈书瑶心中一沉,仔细查看后发现,机关因年代久远,部分零件已经生锈损坏。
萧烬羽懊恼地捶了下石门,说道:“这破机关,早不坏晚不坏,偏偏这时候掉链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