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0章 人情冷暖,棹渡,一棹清歌,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志军不是小气的人,父亲去世就足以证明。人们都是看队长的行事安排,队长不发话,没有人敢得罪他。
志军也是个有脾气有性格的人,回家和志刚说了,他决定不受制于队长,也不劳烦别人了,请了地理先生来看了日子选了地点方位后,兄弟俩就轮流挖井,用时整整三天,终于完成了奶奶的安息之地。那也是为奶奶离开这人世间做的最后一件最重要的事。
这件重要的工程一完成,就不处于被动了,志军长舒一口气,余下的事就简单多了。井挖好后才通知大姑,大姑听后直埋怨,“你表哥表弟们都在家,你随便吱一声,都会来帮忙的呀!”志军淡淡一笑,没有回答。奶奶去世,这些事还用喊吗?外人就不说了,亲人也看冷,奶奶才走,亲情就开始淡了。俗话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认不到。”志军面对奶奶的遗像心痛不已。
奶奶上山头天,队长面色有点尴尬的还是来走了个过场,随便安排了一下就匆匆走了,那一家还等着他亲自主事呢!等把奶奶安葬后,志军还是登门感谢了队长。
后来,志军的行事方式有很多人效仿,比如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回家办白事被村里人拿捏的时候,他们就请“白事一条龙”的人,把所有事务完全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只给钱就行了,专业的人给主家把事情办的体体面面的,让村里人想拿捏都不给你机会。
甚至有一家三个女儿都嫁出去的回来安葬父亲,村里人认为去帮忙也是白帮忙,连随礼都不去,认为三个女儿以后都不会回村还礼。三个女儿家直接把父亲送去火化,由大女婿捧着骨灰盒下葬,也不办酒,自己一家人就把老父亲的后事给办了。直接灭了村民看笑话的心理。直把村民们看得一愣一愣的,讪讪地笑。
这也是对传统风俗的一种挑战。农村传统靠礼尚往来走动的人情世故在物质社会里崩塌,无论是进城的农民和留守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现实生活里不得不重新构建一种超越乡情和亲情的另一种关系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良的,真诚的,重情重义的人即使不常走动,人不散,情不淡。偶尔一声问候,人无恙,心依然。后来,志军用他的坚韧与善良,努力维系着这份乡村温情。
奶奶走了好长时间志军都没有适应过来。奶奶去世的消息他嘱咐张叔叔没有告诉晓晓,她带着孩子出门不方便,不想打扰她母女俩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