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块地养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外交周旋,我何时可以回去,种一块地养老,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这么着,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从白天吵到晚上,谁也不让谁,和谈就这么陷入了僵局。林墨回到营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睛盯着帐篷顶,心里琢磨着:这可咋办呢?得想个办法打破这僵局啊。突然,他一拍脑门,坐了起来,脸上露出了坏笑:“有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林墨便已起身,精心整理好衣冠,他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周身散发着昂扬的斗志,精神抖擞地朝着外族首领的营帐走去。一路上,他脚步轻快且沉稳,脑海中不断复盘着昨晚思索出的应对策略,暗自给自己打气。
踏入营帐的那一刻,林墨脸上便挂着亲和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暖人心扉,让人无端生出几分好感。他身姿挺拔,犹如苍松屹立,举止间尽显从容淡定,丝毫不见面对外族首领时应有的紧张与局促。只见他大大咧咧却又不失礼貌地往前迈了一步,双手微微抱拳,微微欠身行了个礼,而后扯着清亮的嗓子开口道:“首领,我深知您对我们大明仍存有疑虑,毕竟过往边境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冲突,你来我往,刀光剑影,让彼此之间难免心生间隙,这都是人之常情,我完全理解。不过,一直这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儿,两边的百姓都眼巴巴盼着能过上安稳日子呢。您看这样可好?咱们不妨先签订一份为期一年的和平协议,在这一年里,双方严格按照新拟定的通商方案展开贸易往来。我们大明准备开放几处重要的通商口岸,到时候贵方的特产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大明,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好物也能源源不断运往贵地。如此一来,既能让贵方切实体验到这通商方案的益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又能给双方一个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的缓冲期。大家在生意往来中多接触、多交流,误会自然就少了。待一年期满,要是两边都觉得合作顺畅、成效显着,百姓们都从中受益,日子越过越好,届时再深入探讨长期合作的具体事宜,扩大通商规模也好,开展文化交流也罢,都好商量。您觉得这样安排如何?”
外族首领听闻,微微眯起眼睛,原本满是傲慢与不屑的神色间,此刻悄然闪过一丝思索。他那粗壮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由兽皮铺就的座椅扶手,发出沉闷而又规律的声响。在这略显昏暗的营帐之中,他的脑海里如走马灯般,不断权衡着利弊。这方案乍一听,确实可行,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足以验证这通商方案是否真如眼前这个大明使者林墨所言那般有利可图。而且,即便后续合作出现什么差池,自己也不至于在族人面前丢了颜面,毕竟只是尝试性质的合作。一番深思熟虑的权衡之后,外族首领紧绷的神情终于缓和了些许,缓缓点了点头,用他那略带沙哑却又透着几分威严的声音开口说道:“行吧,看你这几日态度诚恳,事事都为此次和谈用心谋划,就按你说的办。”
经过整整一夜的唇枪舌剑,营帐内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林墨凭借着对局势的精准把握、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地权衡利弊,剖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外族首领也并非等闲之辈,反复试探,提出各种苛刻条件。好在林墨早有准备,见招拆招,最终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签订了和平协议。那一刻,林墨只觉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长舒了一口气,心中那沉甸甸的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他心里明镜似的,这份协议不过是暂时稳住了局面,往后的日子里,还有数不清的难题在等着,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回到大明后,林墨顾不上一路奔波的疲惫,马不停蹄、迫不及待地进宫去见朱元璋。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林墨口若悬河,将和谈的经过详细道来,从外族营帐剑拔弩张的氛围,到对方提出的种种刁难,再到自己如何巧妙周旋、据理力争,讲得绘声绘色,还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些关键细节 ,听得朱元璋龙颜大悦,哈哈大笑:“爱卿啊,你可真是给朕长脸了!这次和谈成功,你可是头功!往后可要继续用心,把和外族的关系处好咯。”林墨赶忙“扑通”一声跪下,恭敬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必定殚精竭虑、尽心尽力,绝不让您失望!”
从那以后,林墨就像个大忙人,整天忙着边境贸易和和平建设。他三天两头就往外族跑,和外族首领称兄道弟,还带着外族的人在大明到处参观,又是看工厂,又是看农田,把外族的人看得眼花缭乱,对大明的先进技术羡慕得不行。在林墨的努力下,边境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老百姓们又能安心做生意、种庄稼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不过,林墨心里清楚,这和平来得不容易,说不定哪天又会出什么幺蛾子。但他一点也不害怕,反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盼着能再遇到点挑战,好让他大展身手。毕竟,他可是要带着大明走向繁荣富强的男人,这点小困难,根本难不倒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