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三州沃土绘新篇
逸辰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7章 三州沃土绘新篇,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逸辰公子,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寒冬的南境大地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的热潮。
在衢州平原的边缘,数百顶大帐篷整齐排列,更多的简易木屋正在快速搭建。建筑大师王匠站在一处制高点,指挥着建设队伍:\"殿下赐下的这批建材当真是上等货色,又轻又结实。按图纸来,争取一天建成三十间!\"
木屋采用统一规格,十二尺见方,一明两暗,通风采光俱佳。工匠们配合娴熟,几乎一刻不停。
帐篷前,官员们正在登记新到的流民。\"一家五口,男劳力两个,女劳力一个,孩童两个。发放五人份口粮,棉被五床,铁锅一口。农具:锄头两把,镰刀一把。\"
一个约莫十岁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扯了扯母亲的衣袖:\"娘,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吗?这里的官爷都好和气。\"
\"是啊,\"妇人擦了擦眼角,\"总算遇到明主了。殿下仁德,咱们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不远处的山坡上,上万名流民和本地百姓混编成队,在军士的指挥下有序开荒。殿下赐下的精铁农具锋利异常,挥舞起来特别得力。灌木倒下,荒草清理,生硬的土地被一点点翻开。
\"这片土质不错!\"农技大师老周蹲下身,捏了捏泥土,\"黑土层厚实,适合种植水稻。记住,开垦时要保留表层土,每垄宽三尺,高一尺,垄沟要这样规划,保证排水通畅......\"
他身后,十几个学徒认真记录。远处山脚下,水利大师张老带着助手在测量地形。几名文士手持图纸,不停记录数据。
\"主渠开在这里,引山泉灌溉。两侧开支渠,每隔百步一道,可灌溉千亩良田。再建几处小型水库,旱季也不愁......\"
岭州的群山间,也处处是忙碌的身影。
\"这里!\"矿冶大师李匠兴奋地喊道,\"铁矿脉的走向很明显,品位上佳!往下延伸至少三十丈,够开采三年!\"
他带领的勘探队已经发现了三处铁矿,两处煤矿。队员们在图上仔细标注位置,规划开采路线。工地上,简易工棚已经搭建完毕,一座座小型冶炼炉正在建造。
山腰上,另一支队伍正在开垦梯田。农技大师指导道:\"这批果树苗都是南方良种,成活率极高。梯田开得好,一亩能种十株。按照排水和光照要求,每隔三丈种一株,再在树间种些药材......\"
衢州的江面上,渔船点点。岸边新建的码头上,渔业大师老钱正在讲解:\"这种改良的渔网,网眼大小最合适,既不伤幼鱼,又能提高三成捕获量。投放鱼苗要选在这种缓流处,水草丰美,水深三尺以上......\"
听众中,老渔民和新来的流民挤在一起,认真听讲。不远处,官员正在登记渔船,划分捕捞区域。每条船都发了一份详细的水文图,标明了投放区和捕捞区。
\"按季节轮换作业,保证鱼苗生长。殿下说了,要让子子孙孙都能吃上鱼......\"
越州的农田里,也是一派繁忙。农技大师们带着农户,正在加固和改进灌溉设施。
\"蓄水池要建在这个位置,深三丈,可解决百亩田地的旱季用水。水车改用铜轴承,效率提高一倍......\"
南境大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帐篷、木屋不断搭建,荒地不断开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系统商城流出的物资的优质物资,各路大师的精心指导,再加上数十万勤劳的流民,正在创造一个个小小的奇迹。
寒风凛冽,却挡不住南境三州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陈宫站在南安城头,远眺着四周的景象。道路上,运送物资的马车络绎不绝;农田里,开垦的队伍整齐有序;工地上,房屋拔地而起;河道边,渔船来往穿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