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ya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2章 归结红楼梦(终章),红楼梦新编白话版,晏子yan,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92章 归结红楼梦(终章)
话说宝钗听秋纹说袭人不好,急忙进屋去瞧。巧姐儿和平儿也跟着到了袭人炕前。只见袭人心口疼得厉害,一下子昏了过去。宝钗等人赶紧用开水把她灌醒,又扶她躺下,接着派人去请大夫。巧姐儿就问宝钗:“袭人姐姐怎么病成这样了?”宝钗说:“大前儿晚上哭得太伤心,一时发晕栽倒了。太太叫人扶她回来,她就一直躺着。因为外头有事,没顾上请大夫,所以就严重了。”正说着,大夫来了,宝钗等人稍稍避开。大夫把了脉,说是急怒攻心导致的,开了方子就走了。
原来袭人迷迷糊糊好像听见说,要是宝玉不回来,就要把屋里的人都打发出去,这一急,病就更重了。大夫走后,秋纹给她煎药。袭人独自躺着,神魂不定,恍惚看见宝玉在面前,可又像是个和尚,手里拿着本册子翻着看,还说:“你别想错了,我可不再认得你们了。”袭人想跟他说话,这时候秋纹走过来说:“药好了,姐姐吃吧。”袭人睁眼一看,知道是个梦,也没告诉别人。吃了药,就自己琢磨:“宝玉肯定是跟和尚走了。上次他要拿玉出去,那就是想脱身的样子,我揪住他,他可不像往常,把我又推又搡的,一点情意都没有。后来对二奶奶也更厌烦了。在别的姐妹跟前,也没了情分。这就是悟道的样子啊。可你悟了道,抛下二奶奶怎么行呢!我是太太派来服侍你的,虽说月钱是按屋里人的份例拿,可实际上我还没在老爷太太跟前正式算你的屋里人呢。要是老爷太太把我打发出去,我要是死守着,让人笑话;要是出去了,又想起宝玉对我的情分,实在不忍心。”左思右想,真是左右为难。又想起刚才梦里“好像和我无缘”的话,“倒不如死了干净。”哪知道吃了药后,心疼减轻了不少,也躺不住了,只好勉强起来。过了几天,就起来服侍宝钗了。宝钗心里惦记着宝玉,常常偷偷掉泪,感叹自己命苦。又知道她母亲在为给哥哥赎罪忙前忙后,不能不帮忙。这事儿就先不说了。
再说贾政扶着贾母的灵柩,贾蓉护送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葬好了。贾蓉又去安葬黛玉的灵柩。贾政就忙着料理坟地的事儿。有一天接到家书,一行行看下来,看到宝玉和贾兰中举,心里挺高兴。可后来看到宝玉走失了,又烦恼起来,只好赶紧往回赶。在路上又听说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到家书,知道真的赦罪复职了,这才又高兴起来,日夜兼程地赶路。
有一天,走到毘陵驿这个地方,天气突然变冷,还下起了雪。船停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贾政打发众人上岸去辞谢朋友,都说船马上就开,不敢劳烦大家。船里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贾政自己在船里写家书,打算先派人早点送回家。写到宝玉的事,就停了笔。抬头忽然看见船头上雪影里有个人,光着脑袋,赤着脚,身上披着一件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朝着贾政倒身下拜。贾政还没看清是谁,急忙出船,想去扶住问问。那人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刚要回礼,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宝玉。贾政吓了一跳,忙问:“是宝玉吗?”那人不说话,表情似喜似悲。贾政又问:“你要是宝玉,怎么打扮成这样,跑到这儿来了?”宝玉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船头上来了两个人,一个和尚一个道士,夹着宝玉说:“俗缘已尽,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飘然上岸走了。贾政顾不上地滑,急忙去追。只见那三个人在前面,可怎么也追不上。只听到他们三个人嘴里不知道谁在唱歌: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贾政一边听着,一边追,转过一个小坡,一下子就看不见他们了。贾政追得气喘吁吁,惊疑不定,回头一看,自己的小厮也在后面追来。贾政问:“你看见刚才那三个人了吗?”小厮说:“看见了。奴才为了帮老爷追赶,所以也跟来了。后来只看到老爷,不见那三个人了。”贾政还想再往前追,却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一个人也没有。贾政知道这事儿很奇怪,只好回来。
众家人回到船上,见贾政不在舱里,问了船夫,说是“老爷上岸追赶两个和尚一个道士去了。”众人也从雪地里顺着脚印去找,远远看见贾政来了,迎上去接着,一起回到船上。贾政坐下,喘了好一会儿,才把见到宝玉的事说了一遍。众人就说要在这附近找找。贾政叹口气说:“你们不知道,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不是鬼怪。况且听到的歌声很玄妙。宝玉生下来就衔着玉,本来就很古怪,我早就觉得是不祥之兆,因为老太太疼爱,才养到现在。那和尚道士,我也见过三次:第一次是他们来说玉的好处;第二次是宝玉病重,他们来拿着玉念了一番,宝玉就好了;第三次是送玉来,坐在前厅,我一转眼就不见了。我当时心里就有点奇怪,只以为宝玉真有造化,有高僧仙道来保佑他。哪知道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然哄了老太太十九年!现在我才明白。”说到这儿,眼泪掉了下来。众人说:“宝二爷要是下凡的和尚,就不该中举人啊。怎么中了举才走呢?”贾政说:“你们哪里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精灵,都有自己的性情。你们看宝玉平时哪里肯念书,可他要是稍微用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他那脾气也是与众不同。”说着,又叹了几声。众人就拿“兰哥中举,家道复兴”的话来安慰他。贾政又接着写家书,把这事写上,劝家里人别太想念了。写完封好,就叫家人赶紧送回去。贾政随后也往家赶。这事儿先不提。
再说薛姨妈得到赦罪的消息,就叫薛蝌到处去借钱。自己也凑齐了赎罪的银子。刑部批准了,收了银子,发了文书,把薛蟠放了出来。他们母子兄弟姐妹见面,那情景就不用细说了,自然是悲喜交加。薛蟠自己发誓说:“要是我再犯以前的毛病,就让我千刀万剐!”薛姨妈见他这样,就想捂他嘴说:“你只要自己能拿定主意就行,何必发这么狠的誓呢!就说香菱跟着你受了多少苦,你媳妇也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现在虽说穷了,可好歹还有口饭吃。依我看,就把香菱算成媳妇了,你觉得怎么样?”薛蟠点头同意。宝钗等人也说:“就该这样。”倒把香菱急得脸通红,说:“我服侍大爷是应该的,何必这样呢。”众人就开始叫香菱大奶奶,没人不服气。薛蟠想去拜谢贾家,薛姨妈和宝钗也都一起去。见了众人,互相诉说分别后的事情。
正说着,恰好那天贾政的家人到家,呈上家书,说:“老爷过不了多久就到了。”王夫人叫贾兰把家书念给大家听。贾兰念到贾政亲眼见到宝玉的那段,众人听了都大哭起来,王夫人、宝钗、袭人哭得更厉害。大家又把贾政家书里说宝玉是“借胎”的话解释了一番。“与其做了官,要是命运不好,犯了事把家败了,那还不如现在这样。咱们家能出个佛爷,也是老爷太太的积德,所以才投生到咱们家。不是说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成仙。这佛更难成。太太这么一想,心里就敞亮多了。”王夫人哭着对薛姨妈说:“宝玉抛下我,我还恨他呢。我叹的是媳妇命苦,才成亲一两年,他怎么就狠下心走了呢!”薛姨妈听了也很伤心。宝钗哭得昏天黑地。男人们都在外面,王夫人就说:“我为他担了一辈子的心,刚娶了亲,中了举人,又知道媳妇有了身孕,我才高兴点,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早知道这样,就不该给他娶亲,害了人家姑娘!”薛姨妈说:“这都是命中注定的,咱们这样的人家,还能说什么呢?幸好有了身孕,将来生个外孙肯定有出息,以后就有指望了。你看大奶奶,现在兰哥儿中了举人,明年要是成了进士,不就当官了吗。她以前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苦尽甘来,也是她做人好。咱们姑娘的心肠,姐姐是知道的,不是刻薄轻佻的人,姐姐倒不用太担心。”王夫人听薛姨妈说得有理,心想:“宝钗小时候就很安静,不爱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所以才有这样的事。想来人生在世真是有定数。看宝钗虽然哭得厉害,可那端庄的样子一点没变,还来劝我,这真是难得!没想到宝玉这样的人,在红尘里一点福分都没有!”想了一会儿,心里也觉得好受了些。又想到袭人:“要是别的丫头,没什么难办的,大的配出去,小的服侍二奶奶就行。唯独袭人可怎么办呢?”这时候人多,不好说,就打算晚上和薛姨妈商量。
那天薛姨妈没回家,怕宝钗哭坏了,就在宝钗屋里劝解。宝钗很明理,前思后想,“宝玉本来就是个奇特的人。前世因缘,都是注定的,没什么可怨天尤人的。”还把这些大道理跟她母亲说了。薛姨妈听了心里踏实多了,就到王夫人那儿,先把宝钗的话说了。王夫人点头叹道:“要说我没福,不该有这么好的媳妇。”说着,又伤心起来。薛姨妈又劝了一会儿,又提起袭人,说:“我看袭人最近瘦得厉害,她一心想着宝哥儿。要是正配,守着是应该的,屋里人愿意守的也有。可这袭人,虽说算是屋里人,到底和宝哥儿没个正式名分。”王夫人说:“我刚才就在想,正想和妹妹商量呢。要是放她出去,怕她不愿意,又要寻死觅活的;要是留着她,又怕老爷不答应。所以难办。”薛姨妈说:“我看姨老爷肯定不会让她守着。再说姨老爷也不知道袭人的事,想来不过是个丫头,哪有留着的道理?只要姐姐叫她本家的人来,好好吩咐他们,给她找个正经人家嫁了,再多陪送她些东西。那孩子心肠好,年纪又轻,也不枉跟着姐姐一场,也算姐姐待她不薄了。袭人那儿我去好好劝劝。叫她本家的人来也先别告诉她,等她家里真说定了好人家,我们再去打听打听,如果真的衣食无忧,女婿也不错,再让她出去。”王夫人听了说:“这个主意好。不然让老爷稀里糊涂地一办,我不是又害了一个人吗?”薛姨妈点头说:“可不是嘛!”又说了几句,就告辞王夫人,回宝钗屋里去了。
看见袭人满脸泪痕,薛姨妈就劝解安慰了一会儿。袭人本来就老实,不是能说会道的人,薛姨妈说一句,她应一句,回话说:“我是做下人的,姨太太看得起我,才和我说这些话,我从来不敢违背太太的意思。”薛姨妈听了,心想:“真是个柔顺的孩子!”心里更喜欢她了。宝钗又把大道理跟袭人说了一遍,大家这才都安心了些。
过了几天,贾政到家,众人都去迎接。贾政见贾赦、贾珍都回来了,叔侄兄弟相见,各自说起分别后的情况。然后女眷们见了面,不免又想起宝玉,都伤心了一会儿。贾政制止说:“这都是命里注定的。现在我们在外头要好好把持家事,你们在里头也要帮忙,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散漫了。别的房里的事,各有各的人料理,也不用总揽。我们本房的事,里头就全交给你了,都要按规矩来办。”王夫人就把宝钗有孕的事告诉了贾政,还说打算把丫头们都放出去。贾政听了,只是点头,没说话。
第二天,贾政进宫,向大臣们请示,说:“蒙恩感激,只是我还在服丧期,不知道该怎么谢恩,请大人们指教。”众朝臣说代为奏请旨意。于是圣恩浩荡,马上让贾政进宫觐见。贾政进宫谢了恩,圣上又下了好多旨意,还问起宝玉的事。贾政如实回奏。圣上觉得很惊奇,下旨说,宝玉的文章确实清奇,想来他一定是经历过很多事的人,所以才这样。要是在朝中,可以重用。他既然不敢接受朝廷的爵位,就赏给他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政又叩头谢恩,然后出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