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西线圣诞节,如何拯救德意志,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82章 西线圣诞节
在东部战线风雪飘扬、攻势仍在持续之时,欧洲亦迎来了战火熊熊的圣诞夜。
“嘿嘿嘿,汉斯!”
“路易丝?你怎么会在这......?”
“当然是来陪我的可怜丈夫一起过圣诞节啊,你每天都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
“你的身子已经够沉了,这样跑来找我,不是自讨苦吃吗?”
“没关系,主治医生也说了,比起一直闷在屋里,偶尔出门走走对我更好。再说了,今天可是圣诞节,当然要和家人一起过。”
“......嗯。”
此刻,即便是已经有些陷入工作狂状态的汉斯,在今天也放下了手中的笔和文件,离开了办公室,与路易丝,还有即将出生的孩子共度这个战火中的圣诞节。
正因为身处战争之中,这个节日才显得更加珍贵。
而这样的氛围,也蔓延到了遥远的西部战线。战壕中的士兵们裹着厚重的军大衣,呼出的白色雾气在寒风中飘散。久违的平静降临,他们终于可以度过一个没有枪声的日子。
毕竟无论是德国、英国、法国,还是比利时,虽然信仰上有天主教与新教之分,但归根结底,都是基督教国家。而耶稣基督的诞辰,虽然未必真的是这一天,但无疑是所有人最重要的节日。
尤其是今年,这是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一个圣诞节。
虽各国高层未曾明言,但他们也不忍心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命令士兵们冲锋陷阵,于是,战场迎来了默契的短暂停火。
对于那些只能期盼早日归家的前线士兵而言,这一天让他们的内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酸楚。
于是,法国军、德国军、英国军和比利时军的士兵们,尽管只被赐予了短暂的和平,但他们仍然珍惜地享受着这一天,在战壕里围坐在收音机旁,度过这个独特的西部战线圣诞节。
【下一封信件,来自柏林克罗伊茨贝格的克劳迪娅·鲍尔夫人,寄给在东部战线奋战的二级士官(即军士)迪特里希·鲍尔......】
“迪特里希是谁我不知道,不过他真幸运。”
“羡慕什么?他可是在东部战线,听说那边今天还在打呢。”
如果说德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的圣诞节都是12月25日,那么东部战线的对手——俄罗斯,由于受东正教影响,仍然沿用儒略历,因此他们的圣诞节是在1月7日。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使得东部战线的士兵即使在12月25日也无法停战。
对面的俄军没有要停战的意思,这边当然也不能放下武器。
这或许可以称作东部战线独有的文化悲剧。
“嘿,德国佬们。”
“是英国佬。”
在平日里,由于战场的严峻环境,西线的士兵总是羡慕东线那些较为轻松的战友,但今天却恰好相反。西线的士兵们笑了出来,而这时,一群英国军官和士兵走进了德国战壕。
他们手里拿着后方送来的酒水、点心,还有打算和德军交换的纪念品。
“圣诞快乐,今天是难得的好日子,咱们一起庆祝吧。”
“没理由拒绝。Frohes neues Jahr(新年快乐)!”
德国士兵和英国士兵用蹩脚的英语和德语交谈,互相拥抱、握手,庆祝着这个前线的圣诞节。
很快,比利时士兵们也加入了这场小小的圣诞派对,战壕里充满了笑声。
“这样的场合,怎么能少了啤酒呢?”
“太棒了,我带来了几瓶艾尔啤酒,我们交换吧。”
“谁愿意用战斗口粮换啤酒?我还能再搭几包烟!”
“再怎么说,英国的战斗口粮也太那啥了吧......”
有些人互换着各国的酒、烟和军粮。
“这张照片可是我的宝贝,怎么样,很不错吧?”
“哦哦~”
在最前线,美女照片总是稀缺的,因此有人拿出照片与人分享。
“那把鲁格手枪,用我的韦伯利左轮换,怎么样?我一直想要一把鲁格。”
“嗯......没理由拒绝,我也一直想要左轮。”
连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军官们,今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士兵们的放纵,而他们自己则互换着手枪、军帽,甚至是军徽。
今天是圣诞节。
如果没有礼物,那未免太过遗憾了。
“叔叔,你画得真好,也给我画一张吧?”
“我也要!我也要!”
“哈哈,大家排好队啊,我只有两只手呢。”
那个因防毒面具而觉得胡子碍事,干脆把它修剪成了我们熟悉的牙刷胡的希儿,此刻正被各种士兵围住。他笑着拿起铅笔,为他们画起了肖像、美女,甚至是一些要求奇怪的动物卡通形象。
“你们德国人觉得这场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
“上层预计明年。”
而在另一边,也有人在聊政治。
毕竟,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不会缺少政治话题。
“现在连坦克都开始投入实战了,至少,在战壕里过第二个圣诞节之前,这场战争应该能结束。”
“坦克!我们英国也该搞点那玩意儿了,别在加里波利战场干蠢事了。”
“我听说过那边的情况,真的那么糟?”
“从加里波利活下来的伤兵说,相比之下,伊普尔简直是小孩子过家家。尤其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士兵死伤惨重,现在那边一提到丘吉尔的名字,所有人都咬牙切齿。”
“啧,看来我们把奥斯曼军队训练得太好了。”
“唉,谁能料到会变成这样呢?估计新年一过,阿斯奎斯、基奇纳和丘吉尔都会被赶下台吧。”
这话倒是不假。
阿斯奎斯首相的最后一张底牌,加里波利登陆战最终以惨败告终,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阿斯奎斯内阁已经名存实亡。
连曾被誉为“战争英雄”的基奇纳,也因炮弹危机而名声受损,不得不宣布辞职,而丘吉尔这个“加里波利灾星”则正遭受着舆论的猛烈抨击,被要求辞去海军大臣一职。
不过,那个固执得像头牛的丘吉尔,还在死撑着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当然,这样撑下去,也撑不了多久。
就连向来遵循“君临而不统治”原则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也开始暗示他该下台了。
“o tannenbaum, o tannenbaum, wie treu sind deine bl?tter!”
就在英国军官们叹息之际,士兵们已经搭着肩,开始唱起了圣诞颂歌。
而战壕里回荡的圣诞颂歌,也随风飘向了无人地带另一侧的法军战壕......
......
“看起来那些德国佬因为圣诞节而兴奋得不得了啊。”
“英国那帮海盗似乎也混在里面?听他们那舌头打结的口音,像是喝醉了似的。”
没有盟军士兵来交换礼物,但法国士兵们仍在自己的阵地上,以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个圣诞节。当他们听到德军指挥部传来的圣诞颂歌时,不禁咂了咂舌,带着些许不满地嘀咕着。
那悠扬的颂歌声,莫名让人心情更加沉重。
毕竟,如今的法国,已经无法用“处境良好”来形容了。
作为法国新近盟友参战的意大利,不论是在伊松佐还是北非,都只会闹笑话。而奥斯曼帝国虽然在加里波利战场上奋战不休,但在其他战线上却屡战屡败。
这些盟友带来的,尽是令人失望的消息。再加上在伊普尔战役草草收场后,德军开始正式投入的新式武器坦克,使得僵持许久的西线战局出现了动摇的迹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