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列强”互啄,如何拯救德意志,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4章 “列强”互啄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月份逐渐临近,整个欧洲大陆都迎来了某种意义上比以往更加严酷的冬天。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大街小巷,积雪深深堆积,而与此同时,意大利与奥斯曼帝国也开始了全方位的军事行动,这使得原本就熊熊燃烧的战火变得更加炽烈。
“都怪那该死的丘吉尔和他手下的那帮英国佬把我们拖入了这场战争!但既然事已至此,抱怨已毫无意义,我们必须赢得胜利!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我将前往波斯,而你负责进攻埃及。”
“明白。”
尽管并非本意,但在名为丘吉尔的灾星推动下,奥斯曼帝国最终还是卷入了世界大战。而他们的矛头首先指向的,便是被英国牢牢掌控的波斯和埃及地区,分别开启了波斯战线与中东战线。
埃及的战略重要性无需多言,那条闻名遐迩的苏伊士运河便坐落于此。而波斯更是英国的重要石油产地之一。
正因如此,在奥斯曼卷入之前,英国便趁着俄国在东线战场上被拖得疲惫不堪之际,果断放弃之前所采用的代理人战争策略,转而亲自下场指挥作战。
英方直接派遣印度军队横扫了陷入立宪困境的穆罕默德·阿里·沙及其保皇党势力,如愿以偿地彻底将波斯纳入其保护国体系,实现了对这片地区的完全控制。
此外,随着飞机、装甲车乃至坦克的出现,石油的重要性日益攀升。对于同盟国而言,形势已然不利,若想扭转局面,切断英国的石油供应便成了当务之急。
而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紧邻波斯的奥斯曼帝国头上。
“奥斯曼帝国想要奴役波斯!”
“波斯人啊,为了保卫祖国,拿起武器吧!”
当听闻奥斯曼帝国大军压境,波斯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毕竟从历史、宗教乃至民族角度来看,波斯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而在波斯人眼里,这次奥斯曼帝国的进军,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
事实上,他们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奥斯曼帝国既然决定投身于这场战争之中,自然也在认真考虑,该如何将这昔日帝国版图之下的波斯地区,再次重新纳入麾下。
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波斯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入除帝国以外的他人之手。
不过,波斯立宪派虽然是依靠英国的力量发动内战,才击败穆罕默德·阿里·沙成功掌权,但它们仍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奥斯曼帝国。
而受到奥斯曼帝国中逊尼派(?Ahlus-Sunnah waāl-?amā?ah)势力威胁的什叶派(Shi?atu?Ali)伊玛目们(教长、领袖????? imām),也纷纷响应。
“波斯人似乎比预想中更加积极参战。”
“呵呵,对我们英国来说,这可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原本还在苦思如何守住波斯的英国,意外地收获了这从天而降的幸运局势。
“可恶的波斯佬,竟然甘愿沦为英国的奴隶,还敢如此碍事!”
而正亲率大军进攻波斯的伊斯梅尔·恩维尔,听闻战局发展,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然而,即便苏丹有所反对,政府已然为陷落做好准备,甚至提前从君士坦丁堡迁往安纳托利亚(Anatolia),如今已断无回头之路。
既然已拔剑,那就必须砍下点什么。
于是,自萨法维王朝(dudmān-e Safavi)时代以来,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再度举国动员,兵戎相见。
“全体立正!向卡多尔纳总司令敬礼!”
与此同时,意大利也已整装待发,即将与宿敌奥匈帝国展开决战。
......
1913年11月25日。
意大利王国军队集结于直辖领地的的里雅斯特(trieste),以及通往维也纳的门户——伊松佐(Isonzo)河畔。
并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刻意大利士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战斗激情。
率领他们的意大利总参谋长兼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Luigi cadorna)也满意地捻着自己的胡须,脸上满是自信之色。
“光荣的意大利士兵们!终于到了夺回意大利人梦寐以求的正当领土的时刻!”
卡多尔纳环视着自己的士兵,眼中闪烁着自豪之光,随即以自信满满的语调开始演讲。
“今日,我们将解放那些饱受奥匈帝国压迫的意大利同胞!我们将解放特伦蒂诺和博尔扎诺(南蒂罗尔)!解放的的里雅斯特与伊斯特里亚!解放戈里齐亚-格拉迪斯卡!最终,我们将迫使奥匈帝国屈服,为我们与哈布斯堡家族那漫长的恩怨划下句号!”
“哇啊啊啊啊——!!!”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在伊松佐河畔回荡。
士兵们的脸上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只有炽热的斗志,只有誓要收复失地、让自神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居高临下的傲慢哈布斯堡家族跪地臣服的坚定信念。
意大利人对奥匈帝国的怨恨,对未能收复的领土的执念,已然化作连政府都无法遏制的狂热。
“前进吧,意大利王国!让这些日耳曼篡位者见识一下,谁才是真正的罗马正统继承者!”
“Viva l';Italia, Evviva!(意大利万岁!)”
在震天的欢呼声中,二十二万余名意大利士兵同时向奥匈帝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就这样,意大利战线正式拉开帷幕,而臭名昭着的伊松佐河战役(battles of the Isonzo Rive),也将就此展开。
......
“博伊纳司令官,意大利军开始行动了!”
“终于开始了。”
原本驻守东部战线,后被任命为第五集团军司令官,接管意大利战线的斯韦托扎尔·博罗耶维奇·冯·博伊纳(Svetozar boroevi? von bojna)听到副官的汇报后,站起身来,走出了军帐。
外面,十一万余名奥匈帝国士兵正屏息以待,只等他一声令下。
“奥匈帝国勇敢的战士们。”
博伊纳开口道。
“你们都已经知晓,意大利军正在向我们进攻。但无需畏惧!你们已经做好迎战准备,而意大利人却仓促赶来,连战前部署都未能完成。”
听到这番话,奥匈士兵们纷纷笑了出来。
这确实是事实。
正如前意大利总理焦利蒂所担忧的那样,意军尚未从意土战争及利比亚殖民地叛乱造成的损失中恢复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