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马祖里湖拉锯,如何拯救德意志,文抄列文虎克一号机,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原以为德军会从南方进攻,因此将主要兵力和防线都部署在南部。

这就导致柯尼斯堡方向的防御极为薄弱。

“该死,不行!不行——!!”

伦宁坎普抓着头发,发出绝望的怒吼。

他仿佛看见萨姆索诺夫的幽灵正在眼前向他招手......

......

哗啦啦!哗啦啦啦!

“把这些该死的伊凡全部杀光!”

“冲锋!冲锋!”

从柯尼斯堡方向发起的德军第八集团军攻势可谓势如破竹。

德军投入大量突击队,将被炮火轰炸得千疮百孔的俄军防线彻底撕裂,而俄军第一集团军又因第十集团军的撤退,被连带着一路溃退至因斯特堡(Insterburg,今切尔尼亚霍夫斯克)。

“......伦宁坎普司令,现在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指挥部内烟雾弥漫,参谋们低沉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而伦宁坎普看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狼狈,他的肩膀无力地垂下,深深地叹了口气。

若是就这样按兵不动,他们的下场无疑会和第二集团军一样,被从西面和南面蜂拥而至的德军包围,甚至连惨叫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便会被彻底歼灭。

正因如此,第一集团军的参谋们无一例外地劝说伦宁坎普下令撤退。

“敌军已经推进至因斯特堡,几乎濒临贡宾嫩城下。虽然我们在那一带布置了第二道防线,但面对敌军强大的炮兵火力,以及依托冲锋枪的突击渗透战术,恐怕很快便会被攻破。”

伦宁坎普默默地点了点头。

他曾亲身经历过九年前的日俄战争。

在鸭绿江与辽东半岛的战场上,他亲眼见识过冲锋枪的可怕威力。

当然,尽管凭借日俄战争的经验,让他清楚的知道冲锋枪是一种极为优异的武器,但在连基本的步枪与弹药都供应不足,甚至只能给士兵配发长矛和木棍的俄军中,这种耗弹量巨大的冲锋枪无异于画饼充饥。

而相比之下,德军依靠哈伯-博施法这个“外挂”,根本无需担忧弹药供应,这凄惨的对比让伦宁坎普感到无比绝望,甚至忍不住想要落泪。

“前线各师已经开始向安格拉普河(Аhгpaпa)彼岸撤退,然而南方的德军也正在北上。如果再犹豫下去,我军的退路恐怕就要被完全切断了。”

“没错。如果在第二集团军之后,我们第一集团军也崩溃了,整个战局将彻底失控。我们必须迅速撤退到国境线以外,进行重整!”

“可是......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东普鲁士。”

然而,不知是因为精神崩溃,还是在绝望中抓住最后的侥幸心理,伦宁坎普仍旧不愿放手。

这让参谋们感到无比焦急。

“第十集团军只是暂时撤退,他们整顿完毕后必然会发起新的攻势。所以我们只要坚持到那时......”

“可是在第十集团军整顿完毕之前,我们第一集团军恐怕就会先一步被击溃!德军已经攻入因斯特堡,而一旦因斯特堡失守,贡宾嫩将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事实已经很清楚,第一集团军根本没有能力守住东普鲁士的占领区。

更何况,原本勉强维持的士气,也随着战局的恶化而彻底崩溃。许多士兵眼看德军势如破竹,纷纷开始恐慌,生怕自己的下场会和第二集团军一样,全军覆没。

“日林斯基司令恐怕不会批准撤退。”

“现在最重要的是活下去。只有尽可能保存第一集团军的有生力量,未来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呃......”

面对参谋们几乎歇斯底里的劝谏,伦宁坎普痛苦地抱住了头。

他不愿像个懦夫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但也不想像萨姆索诺夫那样愚蠢地送死。

“呼......向全军下达撤退命令!在撤退过程中保持反击,尽可能保存战力。”

“明白,司令!”

经过漫长的挣扎,伦宁坎普最终选择了生存。

当然,脖子已经悬在刀刃上的日林斯基一定会勃然大怒,痛骂他临阵脱逃。

但如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就算他回去,也只会面临沙皇的震怒,然后直接被送上军事法庭。因此倒不如先撤退,然后再找个理由推脱,说自己是迫不得已。

‘再说了,我对日林斯基可没什么忠诚可言。’

所以,先活下去再说。

只有活下来,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

“刚刚收到来自第八集团军的电报,伦宁坎普似乎打算从东普鲁士逃走。”

“要是他再多坚持一会儿就好了,现在形势变得更加紧迫了。”

“不过,总比来不及要好,不是吗?”

德意志第九集团军司令赫尔曼·冯·艾希霍恩(Emil Gottfried hermann von Eichhorn)捋了捋胡须,朗声笑了起来。

这位和蔼的老将自普法战争起便踏入军旅生涯。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因1914年5月的一场坠马事故,直到1915年才踏上战场。但在这个世界,由于大战提前爆发,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第九集团军司令,直接投入战争。

“话说回来,波兰骑兵啊......这让我仿佛回到了拿破仑战争的年代,毕苏斯基将军。啊,当然,那时候我们可是敌人。”

“正因如此,时间才让人敬畏。曾经是敌对的双方,如今竟能携手同行。”

“哈哈哈哈!的确如此。”

伴随着艾希霍恩的笑声,约瑟夫·毕苏斯基(Jozef Klemens pi?sudski)眺望着远方的港口。

终于,这一天到来了。

长达数百年的压迫终将结束,被俄罗斯帝国铁链束缚的波兰,终于能挣脱桎梏,像那迎着赤红夕阳翱翔的白鹰般,再次腾飞。

“艾希霍恩司令,我们即将抵达梅梅尔。”

“嗯,该准备下船了。波兰军团准备好了吗?”

“当然。事实上,自1815年华沙公国灭亡以来,我们已经等待近百年了,就为了迎来这一天。”

“听起来很不错。”

面对毕苏斯基燃烧着斗志的回答,艾希霍恩微笑着点了点头。

若是换作其他普鲁士容克贵族出身的将领,大概早就对毕苏斯基不屑一顾,甚至态度傲慢。但艾希霍恩不同。

他曾在法兰克福服役,那里的居民一向厌恶普鲁士,但他却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爱戴。可以说这位将军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普鲁士军官截然不同。

当然,也正因如此,汉斯才会安排毕苏斯基与他同行。

而站在甲板上的毕苏斯基,任由海风拂过脸颊,在心底默默呐喊——

亲爱的波兰,等待我们吧。

我们即将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战争领主:万族之王

楚逸

七零:炮灰夫妻发家忙

阿鲸快码字

和离前夜,她重生回了出嫁前

柳程安

末世重生之要活着

躺平着摸鱼

游戏人生,全职召唤师,我为主宰

木子李树

我就搞点小发明,鹰酱你慌什么?

玲人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