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8月25日,鲁缅采夫率领一万大军抵达了距离乌索利耶三十公里远的切列姆霍沃村,并将其设为大本营。
此地的名字来自布里亚特语“sherekhe”,意为煤炭。在另一时空中,这里曾是西伯利亚最大的煤矿开采中心之一。
他把一万人的后备部队放在这里,目的是为了和16公里外的扎伊姆卡堡垒遥相呼应,一旦情况有变,不管是走驿道还是河道都很方便。
8月26日到27日,鲁缅采夫赶往前线视察阵地。他这两天里几乎都是在马上渡过的,不是研究地形,就是研究手下将军们递上来的计划,亲自发布命令。
俄军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北海军也没闲着。为了侦察俄军的部署和兵力调动情况,赵新将手头所有的无人机全部放出,二十四小时轮流出动。一时间,伊尔库茨克-切列姆霍夫斯卡亚平原的上空到处晃悠着北海军的各式无人机。
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贵的、便宜的,嗡嗡嗡的声音在头顶上彻夜响个不停,搞的俄国人神经无比紧张。很多团长无奈之下,只得让部队进入密林中隐蔽,没少挨蚊子咬。问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了便于夜间侦察,赵新的这些无人机里,有很多都配备了红外热成像的摄像头
好在之前苏沃洛夫曾经提醒过他的老师,说这支奇怪的“鞑靼人部队”有一种神奇的设备,具体有什么用他不清楚;不过苏沃洛夫猜测一种侦察手段。
鲁缅采夫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心理,提前组织了几十名枪法好的猎兵隐蔽在阵地各处,准备打下几个研究一下。
瞎猫碰死耗子这种事,总会有蒙上的。即便是北海军自己,因为欺负人欺负惯了,有时也会变得大意。
为了看清某处密林中的敌军骑兵情况,一名操作无人机的侦察队员特意降低了高度。谁知俄军以有备算无备,早已埋伏好的二十多人突然一起开火,七八发铅弹正中目标,当场就将那架无人机给打了个支离破碎,摔在了地上。
等底下人兴冲冲的将碎片拿给视察前线的总司令看后,鲁缅采夫和手下将领们全都是一头雾水。
这些碎片里,有的部分看上去像是个螺旋桨,大部分完全不认识,最让人搞不懂的是,这玩意究竟是什么材料做的?黑色的质地,而且还很轻,非金非木的,实在让人困惑。
“圣母啊!鞑靼人真是一帮能工巧匠,居然能做出如此精密的东西。”
说话的是司令部内一名负责火炮枪械修理的工程师,他正拿着个放大镜研究机身下那个被铅弹打坏的摄像头。
鲁缅采夫听了问道:“这是什么?”
“大人,这么小的镜片,我只在显微镜上见到过,这也许真的是一种观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