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的一问三不知(1 / 1)

【这个家伙脚上黏有黏土,那么就说明,他很有可能就是从一个比较湿润的地方过来的。但是如果说就这么一个线索的话,还是比较苍白的。】

【但是如果说将思维逆转一下,在大城市里面根本就不会有黏土,而是水泥地,所以说很有可能关押张嫣的地方就不在城市之中!】

【但是这个仅仅是将范围缩小一些,就此下定判断就有一些操之过急了……】

但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难的过张不凡这个家伙呢?所谓的信息推断,不过就是大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的内容而已。

大数据时代所带给人们的知识越来越趋向于全知全能的话,那么恰恰相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无知。

因为不得不承认这么一回事情,那就是全知全能的仅仅是那些网站浏览知识库或者是那些互联网公司,但是对于个人而言就只有自以为是所带来的一问三不知。

就像是张不凡之后一直所推崇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不会制造真相的疑犯就不会是一个好凶手一样,这个道理就是从里面引申出来的。

那就是这个时代实际上制造信息很容易,要隐藏信息实际上也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说制造一个隐藏一部分的信息也是比较简单的,反正大部分习以为常就是认为这个东西就是准确的,就是习以为常地认为这个就是全部。

但是这种东西对于张不凡来说就没有这么多作用了,哪怕是那种隐藏了百分之一以及呈现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实的最为真话的谎言,都是无用之功,就是因为张不凡会思考。

所以说在这个时代来说,对于普通人就是灭顶之灾,因为大数据时代之下,所有人都会是透明的,而他们就会成为手机推送知识所反馈的“牵着鼻子走”的乌合之众。

但是对于那些会思考的,那就不是加强一点点的问题了,因为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基础信息,只需要对其进行有序的整理推理就可以了。

爱因斯坦在米帝演讲,有人问“你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你如何记下许多东西?”

爱因斯坦简单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务必查辞典才能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着的东西,我的记忆力是用来记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说张不凡就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但是他却是可以从这个黏土定位出到底是那一块地方。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会说是有完全相同的东西,都会是有一定的不同,这个也就是张不凡找寻的基础。

而这个世界上不会存在什么东西都是完全不同的,一定是有所地方会相同,这个也就是张不凡最后能够找到的前提。

“原来如此嘛,果然就不是在城市里面,而是在近郊区……”张不凡看了看眼前电脑屏幕所显示的东西,摸了摸下巴感慨万千。

那一个地方实际上很多年之前还是可以用,但是不知道那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附近的一带就遭到毁灭性的损害,不过后来当地也没有进行修建活动,所以说那一带就荒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