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蟠龙劫(二三零)(2 / 2)

他们一路说着时,已从阿原藏身的树丛边走过,渐走得远了。阿原虽竖着耳朵听,却再听不清那剑客是什么人。

听那言语间的敬畏,想来那剑客便是她想找的那黑衣高手。

而他竟只能站在书房外值守。

那么,书房内,除了乔立、姜探,还有谁?谁有资格支使这样的高手为他命?

回想先前的推测,阿原隐约猜到了些,额上便忍不住地滴汗。

只是已经到了这一步,断无退缩之理。

推测毕竟是推测,若不能验证,终不能作数。——哪怕验证的结果,同样会让原府和贺王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也比一世糊涂好。

她抿了抿唇,飞身潜向书房方向。

-------------------

书房内外,灯火通明。

两名仆役用竹子赶走夜间还在不知趣嘶叫的鸣蝉,蹑手蹑脚退到稍远的回廊里。还有数名佩着刀剑的侍从亦远远站在那边,并不敢靠近。

唯一一个守卫在书房前的人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腰佩单刀,身材高大魁梧,满脸络腮胡子,一双深凹的眼睛正警惕地观望着四周动静。

阿原藏于回廊后的摇曳树影间,仔细打量其身材气势,果然与那日跟她交手的黑衣人相似。

书房门窗紧紧闭着,隐约看到人影浮动在窗纸上,房内应有好些人在品茗交谈,但阿原再怎样侧耳细听,只闻得屋外枝叶萧萧,怎么也听不到里面在谈些什么。

阿原犹豫片刻,趁着一阵夜风刮过,借那风声树影的掩护,如狸猫般悄无声息地滑落树来,灵巧地一翻身,潜到书房背后,隐于窗扇下的草丛里。

一连串的行动时机抓得极好,利落得近乎完美,即便不曾怀孕,大约也不会做到更好。

但那佩刀男子居然已听到了些动静,阿原刚刚隐藏好身形,他便已快步奔到书房后,拔出刀来持在手中,向暗夜树影间看去。

阿原屏息静气,紧贴墙边坐着,却已悄悄握紧腰间的破尘剑。

她身材瘦巧,又隐于草木深处,此时一动不动,宛与草木融作一体,即便白天乍看去,也未必能看得出异样。但男子察看得极仔细,大约发现在草丛有轻微的伏倒痕迹,竟欲走到墙边察看。

阿原手心沁出汗来,正想着该从什么角度刺这人一剑,得手可能性更大时,忽闻夜空里传来飞禽扑动翅膀的声音。

佩刀男子顿时止步,凝望那只擦着檐角飞过的鹰,低低道:“莫非又是那只?”

他跃起身来,纵向旁边高树,竟欲斩向那只鹰。

阿原见他出刀之招式力度,更敢肯定这人便是当日那个黑衣人。

而黑衣人想斩杀的那只鹰正是小坏。好在小坏吃过他大亏,远远瞧见男子刀光闪动,早已惊得高高飞起,夜幕里再不晓得隐到何处了。

男子已觉出那鹰来得古怪,满天寻着小坏的动向,再顾不上阿原这边了。

阿原又是惊喜,又是悬心,思量着小坏机灵,应该不至于被抓到,便继续挪动脚步,寻了个靠窗处隐住身形,才悄悄舔湿窗纸,查看里面动静。

屋内果然有三四个人正在品茗。

姜探眉目温婉,身姿纤袅,正替一位中年官员倒茶。窥那官员年纪气度,应该就是乔贵嫔的父亲,大理寺卿乔立。

上首坐的却是个二十出头的华衣青年,已经在品刚添上的茶了。

阿原不如当日的原清离长袖善舞,却也认得此人正是郢王朱友珪。

老贺王出殡之时,他曾和博王、均王、端侯等一起随梁帝前去吊唁。

郢王生得颇是英挺,微微弯着唇角,虽不若博王雍容温雅,看着倒也和蔼可亲,甚是平易近人,并看不出随父征战沙场时视人命如草芥的狠戾残暴。

他正向身后侍立的中年文士轻笑道:“绍浦,你们家探儿出去这么些日子,性子倒是越发稳重了!”

他身后那文士,应该就是姜探的养父丁绍

浦——题外话——蟠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摘自百科

好吧,这是最后一卷了。谢谢大家这一路的宽容和支持!

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