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市民们,看见米袋,脸上逸散着一股贪婪的,但一看到王府亲兵雪亮的长矛和绣春刀,只好哀叹一声。
大家纷纷向朱常浩行礼,朱常浩也含笑免礼。当经过孝子坊和贞节牌坊的时候,看见知府衙门里面,人也是进进出出,一拍忙碌景象。
朱常浩着王怀珍上前询问一下,知府大人是不是还在衙门。结果里面的坐班师爷道,“知府大人已经到城外安抚灾民去了”。
朱常浩听罢,朝东门走去。
东门口外,三义庙附近,一个用竹子,泥巴筑成粥棚已经建起来了,朱常浩进去一看,里面支了九口六尺的大锅。
热腾腾的米香味已经从锅里逸散出来,周围的灾民都一拥而前,等着开饭。
朱常浩觉的很不满意,王府的这些施粥的人,明显就是敷衍了事,认为只要这些灾民不冲进粥棚,管外面的灾民是否被挤死踩死。
王怀珍注意到王爷皱起的眉头,心里明白了,赶紧让维持秩序的亲卫去将这些灾民疏拢一下,最起码排队吧!
王怀珍悄悄地对亲兵的一个百总了声,百总了头,立即就让亲卫行动起来,王府的文案也对这些灾民们道,注意秩序,不要拥挤,听从官兵安排,否则,杀无赦。
亲卫们要大家有序排队的时候,一群从榆林府逃荒的精壮汉子们不愿意了,特别是一个看起来有些泼皮、痞子般的年轻人,一脚将一名拿着破碗的女孩踏倒在地,朱常浩看在眼里,对后面的一名亲卫了声,“乱世须用重典,将最前面的那个痞子给本王揪出来,待本王过几句话之后,砍了”。
就在痞子挤眉弄眼地看着地上女孩哭泣不止的时候,突然被一名官兵一把拽了出来,不过却没有立即砍头,他在等王爷话。
朱常浩道,“诸位父老乡亲静一静,灾荒年月,本王添为大明瑞王,今日散粮救灾,接下来还要安顿各位父老乡亲,但前提是乡亲们要听本王和知府的安排,如有恃强凌弱,寻衅滋事的,直接砍了,到时候不要怪本王心狠手辣,大家须知,乱世必用重典啊。”
灾民们一听是王爷,赶紧都跪了下来,大呼“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乡亲们不要跪了,大家快起来吧”,朱常浩和蔼地道。突然,朱常浩脸色一变,指着痞子喝道,“将刚才寻衅滋事之徒砍了!”
“噗—”,一颗大好的头颅高高飞起,灾民们都被惊呆了,当头颅在地上滚了两滚之后,刚好落在了被打的女孩脚边,不过,这个女孩没有害怕,反而一脚将头颅踢开,朱常浩笑了笑,眼中精光一闪,走到女孩身边,俯下身问道,“孩子,你几岁了?”
“十一岁了”
“你爸爸妈妈呢?”
“饿死了”
“家里还有其他人吗?”
女孩摇了摇头。
“那你是哪里人?”
“我是从延安府逃出来的。”
“本王现在没有女娃,想认你做女儿,你愿意吗?”
女孩咬了咬嘴唇,道,“愿意”,并且跪下叫了声“爹”。
其实应该叫父王的,但女孩以前估计没有念过书,朱常浩也不以为意。
接下来,朱常浩牵着女孩瘦骨嶙峋的手,进了粥棚。
经过这一系列事情,粥已经熬好了,刚才朱常浩举刀杀人,现在提勺施粥,秩序井然。
按照施粥原则,挨饿太久的人,不能暴饮暴食,故第一次一人就吃一碗,女孩也一样。
施粥在继续,朱常浩派人将女孩送回王府后,继续朝南门,西门的粥棚,进行了巡查。
路上又陆续斩杀了几名逞凶作乱之徒,使得大快民心。
几年以后,百姓都安居乐业了,有人起朱常浩当年的施粥的事情,都瑞王爷是左手举着刀,右手提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