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 大结局03】(2 / 2)

甲午崛起 轩樟 1777 字 2022-10-06

华国限令英军在两天内全数撤出亚洲?这同宣战有什么分别?

华皇很巧妙的用了英国人当初对华国使用的那一套,只是这次,华皇做的更绝!

俾斯麦和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两个人自然比记者们更加震惊,没有想到华皇居然说走就要走,显然已经放弃了向德国购买军备的事情了,这让他们心中像是猛的被扎了一刀,不过以欧洲列强的脾性,也不会再在这个时候向华国示好。

俾斯麦虽然惋惜德国失去了一次发大财的机会,不过,如果华国真的和英国人打起来,这是他最愿意看见的事情了,整个欧洲最大的大哥,就是英国,英国的大陆政策一直是制约德国和法国这种有心在欧洲大陆称霸的强国的最大因素。

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光荣孤立,是近代英国对待欧洲大陆的主要态度,维持欧洲大陆各势力力量均衡,阻止大陆性霸主出现;英国虽然起挑拨和平衡作用,但本身游离于大陆之外,专注于海外殖民地的发展。

这样的政策有其渊源所在:早在中世纪的时候,英国曾经在法兰西土地上拥有大片势力,诺曼底,阿基坦,安茹,这些或旧有,或通过联姻和继承而来的领土,在欧洲大陆占了一大片地盘。而在失地王约翰在位期间,由于法王腓力二世的干预和治国不善,约翰丢失了在欧洲的大片领土,最惨的是,他就是那个签了大宪章的国王。

然后事情到14世纪初有了转机,英王爱德华三世由于要求法兰西继承权而与法王发生冲突,引发了百年战争,实际上这场战争就是由于英国企图争取欧洲大陆的利益而引发的。结果是英国失败并且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土地,而且这场战争也被认为是促进了英法两国的民族精神的萌发,从此欧洲人都有了一个概念:英国人的英国和法国人的法国。

英国从欧洲大陆体系彻底退出的起因是亨利八世的时候,由于他采取的外交政策,使他与教廷决裂,导致英国成为众矢之的。

保守主义是英国最出名的意识形态,自“光荣革命”后,保守主义逐渐成为英国政治文化的主流。保守主义作为英国政治文化的主流,无疑也对英国的均势外交传统有着深的影响。

英国人已经陷入泥潭太久,再也不愿意建立永久性的同盟了。

细数英国参与的大陆战争,无论是陆战还是海战,英国的优势并不算大,从英荷战争中难分胜负的战斗,到一共七次反法同盟中失败的战役,英国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力量。

英国并不算一个小国,但是以英国的体量和所处地带,着重发展海军,次要发展陆军确实是一个好选择。在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的政策主要还是开拓市场而不是抢占领土,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以海军为主力的战略方针。

这一套方案一开始就不是冲着抢占大陆去的,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英帝国又怎么能改变策略攻进大陆。

法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这些都是大国强国,英国在巅峰时期是世界第一,但是并不能形成压倒性力量,这块骨头实在太硬。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含义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实质是由英国操纵欧洲的政治天平。

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英国真正在乎的是殖民地的利益,对于英国来说,没有殖民地,帝国也就基本垮了,这也是为什么拿破仑打算远征埃及的原因。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享有工业垄断地位。再加上英国通过殖民争霸,夺得“世界霸主”的地位,在列强中拥有的殖民地范围最为广阔,势力遍及东、西半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这一时期已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等地区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从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看出,英国的岛国经济具有较大的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

因此,拓展海外殖民地,维护其在殖民地的利益,对英国来说至关重要。

既然英国的国策无心称霸欧洲,那么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德法这种级别的列强来说,只能寄望于英国衰落,被人打败,自然是最快速的衰落方式。

当天华皇一行离开德国的时候,德皇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麦先生,并没有像华皇陛下来的时候那么盛大的举行告别仪式,居然冷清的不闻不问。

这是一次无声的交锋,华皇对俾斯麦的印象一般般,没发现俾斯麦哪里出彩,尤其是在欧洲以外的事务处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