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说生产(2 / 2)

洪武生存指南 裴玄黄 1561 字 2023-03-27

虽然想不明白,甚至暗暗给了自己一个答案,朱元璋还是打算发问,刚要开口,朱塬已经道:“殿下或许在想,这三个时代之后,是否还有新的时代产生?”

朱元璋点头:“正是。”

朱塬又一次拱手道:“殿下,请恕小人现在不能说,还是要等三年之后。”

三年,又是三年!

朱元璋心底忽然窜出一些小火苗,不过,想到自己之前的承诺,想到朱塬所说那‘千年未有之盛世’,还是按下,只是内心念叨:小子,三年后你最好能给俺一个满意答案,不然,有你好看!

朱塬看不到朱元璋的脸色,却能够感受到老朱的情绪变化,为了避免火山爆发,连忙开口转移注意力:“殿下,以工具材料作为时代划分,只是一种符号性概念,实际要复杂很多,就像工具只是‘生产资料’概念中的一个类型。接下来,请容小人以具体朝代为例,做更详细分析。”

话说的有点快,朱塬不知不觉也开始更多白话。

其中一些不知道这个年代有没有的新词,也顾不了那么多,朱塬甚至觉得,老朱听不懂,反而更好。

更能避免蝴蝶效应啊。

见朱元璋点头,朱塬再次朝壁上图卷示意:“秦朝,我华夏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兵之精锐是一原因,然则,以小人之见,秦之生产力大幅提升,才是关键。殿下可知郑国渠典故?”

朱元璋道:“韩之水工郑国受命入秦游说,献泾水入洛之计欲以疲秦,秦王允之,其后十年,秦无力东进。郑国渠成,于是关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朱塬听朱元璋几乎是背诵般流利地说出这段典故,有些意外,转而又是恍然。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喜欢读史以为鉴的人。

秦修郑国渠的典故,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朱元璋夺取天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三策。说到底,都是厚积薄发。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么想着,朱塬忍住拍马一句的冲动,知道老朱不会喜欢身边人这么做,于是道:“郑国渠因疲秦之计弄巧成拙被记于史册,然则,郑国渠只是其一,秦国当时还陆续修建都江堰和灵渠,使关中、川蜀皆成膏腴之地,供奉百万秦兵,始皇因此得以统一天下。而这一切之根本,正是这三大水利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资料’对秦‘生产力’之大幅度提升,使当时秦之国力远胜其他各国。若无此前提,百万秦兵不出潼关,或已腹中空空,饥饿而还。”

朱元璋敏锐捕捉到朱塬话语里开始冒出各种一如‘生产’或‘分配’之类的新词,诸如刚刚的‘关键’二字,诸如两个词汇连起来似乎颇有气势的‘水利工程’,好在这些只从字面大概也能够理解,并没有打断。

朱塬也顾自继续:“水利工程,依旧只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中的重要一种。待到汉时,冶铁技术日渐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少量出现的铁器开始大规模运用,锄、耙、犁、耧等利用铁制部件的农具大幅提升耕作效率,这种生产资料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华夏之地能够产出更多,人口因此在汉之巅峰涨至六千万。再到后来,两晋至隋唐,各个朝代持续开凿更多水利工程,劳作工具更加多样,朝廷鼓励生产的手段也更加完善,另外还有更加优质多样的农作物从西域或南洋陆续传入,生产力持续提升,以至宋时,中原之地,各国总人口达到一亿五千万之巨。”

“再之后,蒙古入主中原,巅峰人口只有九千万,这一是蒙古国祚太短。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蒙古排斥我华夏文化,其中包括种种先进生产手段,因而导致中原之地生产力大幅降低。否则,以蒙古领土之广袤,若采用我华夏先进生产之道,养活超越宋时之两亿人口,国祚绵延二三百年,绰绰有余,绝不至于当下之境。”

“综上所述,任何一朝,生产力都决定其承载人口上限,诸如壁上图卷。因此,朝廷也需采用所有可用之手段,不断完善生产资料,持续提高生产力。否则,若有一日,生产力无法支撑百姓生息,则天下必乱,改朝换代亦是必然。”

“以上,乃小人欲述之陛下所谓‘生产’也。”

等朱塬这漫长的一番话说完,朱元璋一边又开始遗憾没能程落笔记下,一边频频点头,过往十余日观看眼前图卷所带来的疑惑,经过朱塬这一番讲解,已经消解大半,表情里甚至透出一些看到朱氏王朝未来之路的喜悦。

内心里,朱元璋已悄悄确立了朱塬的定位。

宰辅之才。

而且,以这小秀才的年龄,不说自己,哪怕将来……少说也能辅佐他朱氏王朝五十载。五十年时间,或许真能开创一个千年未有之盛世,让朱氏江山绵延不绝。

朱元璋甚至生出一些宿命之感。

他叫朱元璋,这小秀才叫朱塬,可不就是天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