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一刀,让部队中的几个怀有些异心的也暂时安定了下来,打定主意决不出头了。</p>

眼见众人的眼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满意了,司徒青云这才带人离开,此刻再走,却是无人敢挤了,一个个都躲开老远,惟恐触怒了这煞星。</p>

他倒没有甚么感受,正在仔细琢磨着刚才的一刀,是如何砍下去的。</p>

砍了头不要紧,在军队就没有不杀人的,不过行军法却是杀的自己人。无论此人有多该死,总会有一两个亲朋好友,其中以直系血亲的感受最重,也是最记仇的。</p>

或许有可能这些家属理解司徒青云地所为,乃是出于公心。至于死者的家属情绪稳定这种话,只怕猪脑子的人才会信。所以这个人的家属名单将进行登录,以防进入紧要的部门造成后患。</p>

这一类人如果从军,从政都需要另外考虑的,(这也是后世征兵中要考察政治面貌的缘故。无论甚么朝代,谁都怕啊。)所以随行的家将很快的把这些名单登录了下来,这也是为何人说三代才有世家的说法之一,真正的豪门世家,不但要在财力,物力上能延续下来,在人脉上更是要在意,因为你不知道甚么时候得罪了人,会在几代之后才报复你,所以暴发户很容易倒下去,而真正的门阀则会仔细地记录下来,留之后世。</p>

刚才人多,加上司徒青云并没有在意,确实有一个人正在角落里咬牙切齿,此人非是旁人,正是姜老头的二丫头,姜老头走出去后,姜二丫在屋中坐了片刻就心神不宁,直到过了两个时辰自己这老爹居然还没有回来,她就知道不妙。</p>

刚从家中走出来,却是迎面碰见了要去校军场的司徒青云,以她眼光的锐利,自然发现了被司徒青云堂而皇之别在头上的发簪。</p>

说起来,这法簪还真是她送与姜老头的,故此一眼就认了出来。这一下她知道了为何自己的阿爹半晌都没有动静,不过她也算经历过些事情,并不敢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发难,乖乖,旁边几千大军呢,虽说大多是新兵,可也架不住人多啊,更何况她的法术,多是以障眼法为主,可不利于百日厮杀。</p>

故此,只能悄悄地跟在后面,好查清楚,以便解救。</p>

司徒青云还不知道有被人盯上了呢,刚刚走进县衙,正准备弄点吃的,却见门外撒脚如飞跑进了御林军队正孙禄,此人的任务就是负责排出哨探,他行了个礼躬身慧报道:“报主帅,前方的哨探回来报告,西面三十里有大队人马接进,看旗帜是杨玄感的叛军,人数大约三千人,其中两千骑兵。”</p>

司徒青云就是一皱眉,“这是甚么时候的事情?”哨探的时间非常重要,在同是骑马侦查的年代,能认清楚敌人的旗帜,人数,那么已经是和敌人很接近的距离了。也就是说,你的肉眼看到敌人的人数了,那敌人也同样看到了你的人数,如果潜伏也还罢了,可你要把情报送回去却不那么容易。如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被对方侦骑杀伤。</p>

不错,按照行军的操典要求,任何行进间的队伍都必须派出侦骑,不但要在前方搜索敌人的踪迹,甚至还要在后方派出侦骑。防备敌人从后面包抄。</p>

这样一来,侦骑就有可能屏蔽军情,所以古代行军打仗,很多时候要靠运气。</p>

而侦骑的精锐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支部队获取情报,或者防止敌人获取情报的能力,古人说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大程度上就是说的侦骑。</p>

而这一次能弄来这样的清晰的情报,的确是需要问清楚的。</p>

孙禄一挥手,从没晚走进一个气喘嘘嘘地士兵,看清形势刚从马上下来,如今腿都在打颤,就听这位说道:“启禀主帅,属下在一个时辰前发现的情报,快马赶来,中间换马三次。”</p>

司徒青云点了点头,换马三次,也就是说在每隔十里的距离上要留下接应的人马,既是防止自己的侦察骑兵被敌人消灭,造成孔隙被敌人突破,也是防止前方得到情报之后,快马赶来的时候,因为马力不济,而无法送出。</p>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中,连续奔驰十里的马,已经算是良驹了,普通的马快马加鞭,有两里地它就跑不动了。所以以每隔十里放出十骑计算,有三十骑在一个方向,每人配备两匹马机动,三个方向相距十里,总计有180匹马!</p>

可见消耗的马力有多大,这次布防,司徒青云却是连自己的马都让了出来,才勉强凑够。</p>

“让哨兵逐渐的退回来,保持与敌人的接触就行了,其他方向的全部撤回,同时向洛阳方向派出哨探,注意敌人可能会截杀,小心点。”司徒青云斯考虑片刻补充道。</p>

现在既然看到了敌军,那么现面要关心的就是援军出现的时机和方向上,古代围城,通常会围三阙一。很多现代人都会批评这是中国人习惯留个缺口,痛骂古人没有脑子,不知道四面围困的好处。</p>

其实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倒是不奇怪,因为在电报电话普及,盛行纸上谈兵,网上论战的年代,没有几个会体谅到古人的苦心。</p>

真正的围三阙一,除了让被围困的对手降低士气之外,更多的还有防止被敌人援兵偷袭的考虑在内。</p>

因为一旦全部包围,那么对于对方的援军来说,在任何一个方向出现,都等于出现在自己的后方。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自己正激烈攻城的时候,对方的援军忽然从背后杀出的情景。</p>

那可是会要了老命的,尤其是在这个通讯全部靠喊,军情基本靠跑的年代,组织效率极其低下的时候,更是如此。</p>

围三阙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集中力量,节省预备队和围困敌人的综合考虑之后的最优选择。</p>

所以,就算是杨玄感已经确定要在这里的情况下,他还是要知道援军的位置。</p>

现在接到的情报是,步兵和骑兵一起行军,可是这两者的行军速度不一样,如果杨玄感希望快速拿下洛阳的话,那就必须争分夺秒,也就是说不应该吝惜马力。这是他战略上决定的,因为每早一天他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p>

当然,现在他这样也不能算错,毕竟这样行军,更佳的安全,这同时也说明,敌人在军事上并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才不敢急行军,而是宁愿慢慢的赶来,也要保证侧翼的安全。</p>

战争中之所以攻城,可不是因为好玩,城市中除了有粮草物资之外,更有着有生力量。如果绕过去不打,自己固然没有损失,可也等于把后路,或者侧翼让给了敌人。</p>

等于埋下了一颗钉子,这可是极其危险的,尤其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这颗钉子会不会在你最虚弱的时候杀出来。故此,一处战略要地上的雄城,没有那个领军的统帅,敢轻易的让过去不大。</p>

因为你今天有能力的时候不打扰过去,说不定明天就会被这个钉子钉死!</p>

所以倾向于稳妥起见的杨玄感,不得不沿着攻击路线,一路攻城掠地。当然了,之前在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不得不放弃,在于他手下并没有真正的精锐。</p>

真正的精锐都被调走了,可以说第一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在第二次出征的时候,国内基本上打过仗的部队,也就是精锐部队已经不存在了。</p>

留守的大多是地方部队,也就是守备部队,这些人根本没有见过血,更别说打仗了。须知道,打仗可不是摆仪仗队,会走走队列就行了,无论多漂亮的花架子再碰到敌人的一刹那都可能崩溃。</p>

(/46737/46737211/1010091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