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传媒行业御三家(1 / 2)

有丰富经验的编剧虽好,但是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创作风格已然形成,无法进行改变了。而且曰本编剧在写作上,普遍戏剧冲突不强,当然,这或许也是因为曰本观众口味清澹所致,但是这种剧注定会在海外遇冷的。

藤原圭既然希望能兼顾内外,必然要改变这一现状。请成名编剧入社,成本过大,而且不易调教。你是藤原圭又怎样?创作者都是有骄傲的,就因为你成绩好,就要我全都听你的?

所以还是新人编剧比较适合现在的水波制作。

寻找新人编剧的渠道也就那么些,比如说在毕业指导中心招人,去各大文学院或者培训班招揽人才,但是招到的人往往不能直接用,很多新人的写作能力都很差,只能勉强照着三幕式和起承转合写故事,所以搞编剧大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同小说界有乱步赏、直木赏、恐怖小说大奖赛各种五花八门的奖项赛事一样,编剧界也有针对新人编剧举办的赛事奖项,其中较有名的就是青年编剧大奖赛。当初白石莫奈就是参加的这个比赛,但是没能获得什么名次。

每年的这个编剧大奖赛都能挖掘几位新人成为职业编剧,而这样的编剧比赛在国内为数不多,藤原圭便打算也弄一个这样的奖项。

前十名都有获得编剧工作的机会,头名可以直接成为主创编剧,并且都有丰厚奖金。

说干就干。藤原圭直接去找了吉田贺史,向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吉田贺史不反对,虽然觉得作为制作公司来说,举办大奖赛这种行为或多或少有些不务正业了,更何况制作公司又不是媒体,没有什么宣传渠道,要想促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奖赛还是有些难度的。

就好比国内文艺界的很多奖项,背后的主办方都是媒体,而且纸媒居多,杂志、报纸之类。因为毕竟纸媒在曰本社会浸淫更深,而且财力雄厚,不要以为卖纸不赚钱,很多报纸一天能卖几百万份,而且一家出版社往往旗下有多个报纸杂志,赚老鼻子钱了。更何况,他们还积极投资,触角遍布传媒行业。

在网络还不盛行的年代,电视、电台和报刊那就是传媒界的御三家,而报刊则是御三家中资格最老最深厚的,以至于很多电视台都是报社负责投资的,所以很多电视台背后都有一个叫做“报社派”的派系。

“媒体力量方面,吉田样不用担心。”藤原圭说道,“无论是nk还是春秋社,现如今都与我有深度合作,让他们参与入局应该问题不大。”

“嗯,原来如此,这么看来,这事的确可行。”吉田贺史点了点头,他知道藤原圭在小说界的分量,现在是整个春秋社的香饽饽,被社内高层当成心头肉宠着,别说要和他们合伙办个编剧比赛,就是办比基尼大赛,且藤原圭提出要当评委,他们也会认真考虑这事的可行性。

在放送界就更不用说了,自从离开福山台以后,无论是五大民放还是nk都把他当做了深度合作的对象。吉田贺史出任水波制作的副社长兼运营部专务以来,本以为会陪伴着企业度过一段艰难时期,没想到五大民放全都前来接触了,愿意投资水波制作的下一部新剧。但有条件,必须要由藤原圭亲手写的剧本才行。

作为编剧和作家,藤原圭的确无敌,但是水波制作总不能只有他一个主创编剧,只做他一个人的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就不能称之为制作公司了,叫个人工作室更贴切一点。

吉田贺史一开始还担心藤原圭有把水波制作变成他个人工作室的打算,就算他能力强,但是如果把公司当成发挥个人能力的舞台的话,这家公司也注定不会有什么广袤的前途的。而现如今藤原圭提出要挖掘更多新人进入公司,吉田贺史也暗自在内心感到高兴,看来藤原圭的确有把水波制作变成世界级制作公司的打算。

看来当初藤原在病房里向他提出的文化产业出海,并不是一句空话啊。

“对了,吉田样,最近身体如何?”藤原圭问道。

“还可以,可能是正式入职前休养得不错,最近连饭量都增大了。”吉田贺史笑着拍了拍自己有些圆滚滚的肚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