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四大公子,这是连王勉都不由得动容的名号。
近两年来,江湖中始终有这样一句传言:得四大公子者,可得天下。
天下四大公子,无不是一方奇才,而王勉眼前的这位永平公子,更是四大公子之首。
关于永平公子的消息王勉也有所耳闻,他是当世炘王之胞弟,颇得炘王信任,是炘侯国朝中重臣,举凡重要国策,炘王必与其详谈后,方才施行。
但这位永平公子的奇才,却并不在朝堂之上,而在军旅之中。
当年外夷得了内应相助,犯炘国边境,九战九捷,炘国国内闻讯大乱,竟有求和称臣之意,当是时,年仅十二岁的永平公子挺身而出,在朝堂上辨明利害,征得王上之令,出兵边境,奇计频出,只一年,便解了外夷之乱,大败其主力,令其俯首称臣,再不敢有任何反意。
永平公子班师回朝后,前代炘王亲临城前以迎,欲列其为世子,被其三拒而无果。之后的永平公子便立身朝野,改良军制,仅七年,炘国的战力跃升至诸侯国之首,虽总体国力仍有欠缺,但只论军事实力,再无出其右者。
这期间前代炘王驾崩,永平公子本应为世子最佳人选,但却主动退让,扶保平庸的长兄登基,因此得当世炘王之宠信,立为首臣。
要是换了其他三位公子在这,王勉少说也得摆摆老将军的谱,可面对这位当世军神他却不敢有半点的不敬。
先不说这位永平公子血统高贵并非常人,就是单论行军打仗的能力,面对这位永平公子,王勉也不敢自傲。因此终于脸上带了些严肃:“永平公子拦住我大军,所谓何事?”
“倒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永平公子笑道,“只希望威烈将军能网开一面,放过这个村子。”
“放过这个村子?”王勉闻言一愣,旋即略带深思地问道,“这黎国边境的小村子,不知为何竟劳动永平公子出面来保?莫非……”
“威烈将军多虑了。”永平公子笑笑,“只不过是应了一位朋友之请罢了,他自知人微言轻,劝不住将军,所以才请我出来站一站。”
“朋友之托么?”王勉见永平公子答得坦率,心知再问也毫无意义,刚想要挥手退军,但又心生一计,眉头紧皱道,“永平公子也是军中之人,自是知道军中无戏言,我如今一言既出,只怕撤兵,军心不稳埃”
此话一出,永平公子毫无反应,在他身边的侍卫倒是忍不住撇了撇嘴。
“军中无戏言”自然是真的,但用在此时,却颇为可笑,劫村之举本就不合军令,主将之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现在撤军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王勉这番言辞,无非是想讨点好处。
面对王勉这种态度,永平公子表情仍毫无变动,只是从袖中掏出一个锦囊,递给王勉。
王勉接过,发现里面是一封信和一个玉瓶。打开看去,玉瓶中装着一粒不知道什么用处的药,王勉又打开信,只粗略看了一下,便脸色大变:“永平公子信中所言,可是确有根据?”
“是否有根据,威烈将军回到朝堂,秉明景王不就知道了吗?”永平公子仍是那一副淡雅的笑容,却另得王勉不得不重视起来。
“老夫自是要禀告景王,只是……”王勉略思片刻,说道,“只是这等手法,非天下顶尖高手不可为,永平公子虽是奇才,可是在这武学之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