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中立(1 / 2)

大唐杨国舅 天子 1676 字 2022-09-30

翌日上午,杨云穿了身蓝色细麻长袍,腰束革带,施施然来到御史台……他的官服尚未做好,暂时只能以便装出入宫闱。

到了御史台,不见其他同僚在,就连昨日见过的张明业也不在,问过知客才知道,原来边将遣使入洛阳,向皇帝呈奏兵事,当天洛阳御史台官员到了兵部衙门,跟营州都督张守珪的使者会面,因杨云初来乍到,未得宰相张九龄传召。

“真没把我当回事啊!”

杨云感觉自己被张九龄轻视了。

他很清楚,这两年大唐北方边境地区,边军跟突厥兵马冲突不断,局部战事频繁,张守珪乃大唐名将,“立功边城,为世虎将”,此时突然大张旗鼓宣扬要出兵突厥,恐怕更多是对突厥人进行震慑。

“国舅爷,您不用在此等候,若非陛下不开朝会,今日你本来要去宫里参与议事,现在嘛,特事特办,张令公等三省干臣还有兵部要员会自行商议,拟定出兵之策,此事您不必太往心里去。”

知客的意思很明显,你刚到御史台,很多事没弄明白,其实就算御史台的人去了也只是充当背景板,表示这次省部会议公开公正,没有勾连和私相授受之事,最终决定权要由宰相和兵部尚书等人拟定。

杨云知道,如今张守珪挂着御史中丞的官衔,名义上是他的长官,当然这种官衔也是虚衔,本身张守珪并不在御史台任职。

杨云本想留下等御史台的同僚回来,大家一起吃个午饭,相互了解一下,增进彼此友谊,经知客这么一说,摇摇头转身便走,既然御史台有没有他都一样,那不如早点回家干自己的事情。

……

……

从御史台出来,杨云正要前往端门出宫,就见黄门侍郎李林甫带着一帮官员往秘书省去。

秘书省紧挨着尚书台,官衙大门就在杨云右手边,这些人以李林甫领头,行色匆匆,大概有什么要紧事商谈。

不过李林甫看到杨云后,立即跟身边人打了声招呼,这些人先进了秘书省官衙大门,而他则过来向杨云见礼。

“昨日请你到府一聚,为何没去?本想介绍几位朝官给你认识,还准备一些娱兴节目,你这不现身,席间失色不少,让人扫兴啊。”李林甫说话时面带笑容,不像是责问,却似遗憾杨云错过了什么。

杨云笑着拱手,道:“昨日跟朋友饮酒,不胜酒力,回去后倒头就睡,根本就没精力赴第二场宴席……李夕郎勿要见怪。”

李林甫对此似乎很理解,点头道:“你刚到御史台,应酬多是正常的事情,迎来送往本身就很麻烦,我当初也是如此……哦对了,今天你这是作何?这么早就回去了?”

杨云道:“御史台没什么差事,只好先回府,耐心等待。”

“没差事?今天不是有重要军务商议么?北疆军政一向由御史台督导,哪怕只是列席旁听,也要担负起斟酌得失的职责……看来某些人对你有成见,以至于未把你这个新任的侍御史放在眼里!”

李林甫刚开始还表现出不解,转眼就把话挑明,直接说是张九龄偏见所致。

杨云初来乍到,以皇亲国戚之身空降御史台,却参与不到具体政务,说轻点是张九龄看不起人,说重的话那就是对皇帝的蔑视。

适逢李隆基闭关修道,张九龄不让额外因素影响朝廷对北方军务的判断,杨云固然没受到邀请,李林甫居然也不在受邀之列,那就有些过分了。

杨云只是笑笑,没有接话。

李林甫再道:“营州张将军为政宽简,为人廉洁,素为百姓推崇。此番他并未亲自到洛阳,不过听闻他陈奏北疆边防几个题奏,见解颇为独到,又听闻草原上乱事发生,正是我朝平定北方草原良机。”

“哦。”

杨云笑了笑,大概理解为,对方表现出有什么事都跟他商议的态度,以此来示好。

并不是真的想问他对北方战事的看法。

李林甫道:“之前小女跟你一见,之后屡屡提及,甚是挂念。回头你们见见,谈论些道家趣事,提升她的道学造诣,我这个做父亲的感激不尽。”

“嗯。”

杨云继续微笑着点头,他知道李林甫口不对心,对于跟李空儿见面,杨云根本想都没想过,除非李空儿自己找上门来,但以那刁蛮女的态度,这可能吗?

看样子李林甫说这话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过女儿的感受,李空儿未必肯来相见。

李林甫感觉杨云不是很热情,看了秘书省大门一眼,道:“今日有重要的事情跟高公商议,只能把你我的会面放在后面了,就此暂别。”

“告辞。”

杨云拱手行礼,目送李林甫离开。

等李林甫走远后,杨云开始揣度李林甫的用意。

有关北方兵事,李林甫没得张九龄重视,于是干脆自己组织了人手来秘书省,拿出结果后跟高力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