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皇宫通往甘露殿的走道上,一个年轻人正不紧不慢的走着,只是那走路的姿势有些怪异,身体一高一低,一摇一晃,仔细一瞧,他的右腿似乎有些问题。(百度搜文學馆)难道是扭伤了脚,可是为何不见脸上有任何痛苦神色?
当然不是,因为,他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有腿疾。
走在路上,偶尔遇到那些迎面匆匆走来的宦官或宫女,那些人立马原地站立,然后恭恭敬敬的给李承乾行礼。不过,面对这些人的行礼,李承乾就仿若未见一样,就连“恩”都没有一句,那脸上充满着冰冷冷的味道。
而每当李承乾走过之后,那些太监,宫女,脸上都闪过一阵如获大赦的神情。然后,就如虎口逃生的小羚羊一般,飞快的逃跑了。
来到甘露殿的门口,李承乾却没有立即进去,而是站在那里,望着甘露殿一阵发呆,然后,脸上闪过一丝十分复杂的神色。到最后,似乎终于鼓起勇气,向着里面走去了。
“儿臣拜见父王”
来到李世民跟前,李承乾立马十分规矩的行礼,脸上闪过了一丝惊忧和惊恐,更令人震惊的,竟然还有一种漠然。说完之后,他便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太子来了,今日去探望了你母后了?”
听到李承乾的声音,李世民便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抬头对李承乾说到。对于李承乾,李世民一直都是以太子称呼的,而不像别的皇子一般,叫小名或者乳名。以此表示,对太子的尊重。抬高太子的地位。以此,来提醒别人,这是他李世民认可的储君。当然,也以此,时时刻刻地提醒李承乾,他是太子,那就应该有个太子的样子。
“尚未去过母后那里,儿臣听到父皇召见,就先来甘露殿了。等下再去给母后请安。”
听到李世民提起长孙皇后,李承乾的话就多了些,眼神中也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深情,让李世民心中既是欣慰,又是无奈和黯然。
说起这太子。很多方面,他都做得不够好,可是,唯独这孝顺方面,那绝对是无人能及。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或者李世民交给他再繁忙的差事。他都会雷打不动的到立政殿探望长孙皇后。十年如一日,日日如此。就算是生病了,如若长孙皇后没有到东宫交代,他也绝对会到立政殿去。
最令人震惊的一次。那是他感染严重的风寒了,可是却坚持到立政殿,然而一到立政殿,便再也坚持不住。昏倒了。
可惜,这孝顺也就是对长孙皇后一个人而已。李世民却极少有这种待遇。小时候还好点,这两年,除非是李世民召见,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来甘露殿。对此,李世民心中,是万分的无奈和伤感。
他知道,李承乾害怕他,在李世民看来,这都是因为平日里他对太子太严格了的缘故。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不对太子严格要求,他如何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以后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
“恩,父王此次让你过来,因为要交代你一件十分重要的差事。上次国子监闹出的乱子,你听说了没有?”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无心在此多留,于是便直接开口说正事了。
“儿臣听说了”
对于那件事情,李承乾还是知道的。只不过,他是听他舅舅,长孙无忌和他说起此事的。还给他分析了一下其中的隐情。要不然,他还真不会去关心这些事情,虽然他是整件事情的名义上的主事人。
“恩,开办万所学堂,然后让天下百姓都能读书,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也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而太子你作为此时的主事人,一定要尽心尽职起来,好好办好这件事情。上次之事,完全是意外。不过,因为上次之事,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不过幸好,现在可以一切照常进行。”
“要办好万所学堂,让百姓都能读书认字这件大事,拼音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步。上次国子监的意外,让此事耽搁了好些时日。不过还好,现今,一切都可照常进行了。这一次让你来,就是让你和蜀王带领学子,到匠户村学习这个拼音,等你们学好之后,再回来教给更多的学子,然后,让这些学子,把这拼音习字之法,教给全天下之人。”
“此事,至关重大,因此就交由你去办理,如何?”
李世民简单的把所谓何事,跟李承乾解释了一下。更多的,则是声明,此事的重要性,让他重视起来。李世民之所以如此特意交代,就是怕李承乾把事情给办砸了。要是太子像蜀王李佑一样,李世民也不用如此特意交代了。
“孩儿遵命。”
听到李世民如此一说,李承乾脸上露出了一阵忧愁之色,不过还是领命了。就算他不愿意,他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挨一顿训斥,最终结果还是得照办。
“恩,这件事情,朕相信你能办好的。好了,你先下去吧。明天一早,就往匠户村出发,记得别来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