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与香山县隔口相望。</p>
他们之所以知晓此地,纯粹是香山县治下壕镜,别看壕镜是属大明,可这处地方实在太乱了。</p>
秩序乱。</p>
群体乱。</p>
大明不知从何时起,对于一些地方的掌控,已不如巅峰时那般强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p>
“朕看过此疏后,觉得可行。”</p>
朱由校扫视殿内诸臣,继续道:“朕以为新安一地,既然想效仿天津,那就不能以县来建港,至少要以直隶州才行。”</p>
“这件事,南书房拟一份旨意,尽快呈递到御前,待朕批阅后,便让内阁明发各处,以表明中枢决心。”</p>
“臣等遵旨!”</p>
南书房诸臣当即作揖道。</p>
新安,这必须要发展起来。</p>
听着诸臣的声音,朱由校心底却暗暗道,大明想要真正事先复兴,成为海陆双霸,对外开海就必须不断增强。</p>
眼下大明的海上力量,还处于很薄弱的程度,可以勉强确保近海的安稳,但是要涉足到远洋就捉襟见肘了。</p>
所以有些事可以慢,但是却不能不做。</p>
广州府下辖的新安,将要进行兴建的港口,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该港能在陈奇瑜的手里,逐步筹建并发展起来。</p>
只要大明持续对外开海,今后必将成为重要的海上枢纽,甚至在这一区域内,会出现极其繁荣的场景。</p>
“陛下,在新安筹设新港,是能解决涉及海关税的事宜。”在朱由校思虑之际,魏光绪却上前道。</p>
“但是这样一来,是否会影响到一部分海商,不选择北上赴津,而是直接在新港一带进行贸易?”</p>
“尤其是涉及粮贸方面,万一受此事的影响出现削减,那会对既定的一些事宜,造成相应的冲击啊。”</p>
“此事无需多虑。”</p>
朱由校回道:“朕已命陈奇瑜与天津方面进行商榷,确保两港今后是互利互惠,而非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且在新安所建新港,今后要肩负起一项重要职责,即赴南洋诸地围绕粮贸展开海贸。”</p>
“具体的细化与厘清,眼下说还为时尚早,一切要等到两地的一些章程草拟好,呈递到御前后再进行拍板。”</p>
粮食是大明持续对外开海,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一项,对于朱由校而言,他要围绕逐步放开的海事,以粮贸的方式,解决今后要面临的很多问题!</p>
(本章完)</p>
(/41390/41390847/11347292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