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基础工业的进步(一)(1 / 2)

9月的东岸已经从寒冬中走出来了。

或许是近些年气温逐渐反弹的因素,早春的东岸已经不再显得那么寒冷,尤其在素来较为温暖的鸭子湖流域就更是如此了。这会镇海造船厂的工人已经干了一个早上的活计了,一些年轻力壮的工人脱掉了厚实的工作服,头顶上冒着热气,在干船坞内爬上爬下,给一艘巨大的船只进行着维护保养。

这艘巨大的船只在东岸国内也赫赫有名,那就是用国民捐款建造的“执委会”级战列舰第二舰“东岸人”号。这种排水量巨大、火力威猛的超级战舰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岸近海活动,甚少远航他处,但即便如此,其维护费用也高得吓人。执委会一度想彻底封存这种华而不实的战舰,结果考虑到此舰凝聚着国民心血,已成一种精神寄托,再加上海军的激烈反对,因才作罢,不过“执委会”号的封存却已难以避免,因为上头需要海军节约资金。

“东岸人”号的维护保养工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天了。今天镇海造船厂在征得海军同意后,打算在这艘战舰上应用一种新技术,即使用一种含锌量特别高的黄铜来取代原本的纯铜板覆盖船底,以节约巨额费用。

其实,在东岸海军寥寥几艘船底覆盖了铜板(多做实验性质)的战舰中,一般都是用纯铜板来覆盖船底外壳的。不过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这些年来东岸人也一直在思考如果使用一种相对经济廉价的材料来取代纯铜覆盖船底。

最简单的思路自然是往铜里面添加贱金属了,更简单地说,是往里面添加锌或者锡,两种能够在秘鲁总督区大量采购到的金属。但搞这种铜锡或铜锌合金,却也是有讲究的,即你搞出来的这种合金一定要适合加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东岸人曾经生产的含锌量在10-20%左右的红色黄铜锭,就比较利于加工、锻造。但如果是含锌量为35%左右的黄铜,那么加工起来就有些困难了,毕竟这种合金的硬度会随着掺锌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无疑制约了这种合金的广泛应用——要知道,因为欧洲战事频繁以及各国大肆扩展军备的缘故(铸炮无疑是耗铜大户),铜价在此时的欧洲并不便宜,以至于被荷兰人从远东当压舱石运回来的日本铜片都价格暴涨,故如何降低对铜的使用就成了降本增效的关键。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工程技术研究院附属高中(是可与自然院附属高中相提并论的“高级学府”)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含锌量达40%的铜锌合金。这种黄铜的神奇之处在于,当处于800℃(这很容易达到)的高温下时,其内部结构呈β相。处于这种结构的黄铜远比其他结构(α相)要容易加工得多,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船壳覆板替代品,价格比起纯铜的不知道要便宜多少。

这种材料配比和加工上的奥妙,说穿了一文不值,因为东岸人也是在不断的试错之下才偶然发现的,且至今仍未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已经有人在用显微镜观察这种金属的表面了,只可惜因为放大倍数过低,没看出什么名堂来,金相学在东岸仍然没有起步——不过若是没人提醒,外人恐怕也只能在撞大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搞出这种低成本的黄铜出来,但这种几率无疑是很低的,而且也未必有人会傻乎乎地投入巨额资金不断进行试错、研发新产品,要知道这些项目在东岸可都是有专门拨款的,另外强全胜时代建立的“科学春天”项目基金也会适当投入一部分,不然怎么可能在基础材料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呢?

而说到在基础材料和工艺方面取得的进步,这些年来东岸除了镀锡薄板、廉价黄铜之外,也对一种全新的金属——被自然科学研究院命名为“镍”的金属——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自然院的研究人员在做实验时,发现在铜里加入镍这种全新的元素时会使得合金色泽发白,与银极为相似。以至于一度他们以为制造出了真正的白银,不过能量守恒定律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种全新的合金,疑似中国南方生产的一种白铜,那么姑且也称之为白铜。

而自从通过不断的配比试验搞出白铜后,自然院的研究人员又“犯了老毛病”,他们拿着上级拨下来的专门资金,开始乐此不疲地玩起了往白铜里添加其他诸如铁、锰、锌、锡等元素,试图整出一些新的玩意儿出来。只可惜他们整出来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合金金属,至今也没有发现某种有重大商业推广价值的东西,或许那种疑似中国白铜的东西可以用来打制一些铜器,但其他的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白铜与白银看起来比较相似,因此国家贵金属管理总局已在考虑是否申请将这种合金纳入管制之中,以免被人拿去铸造银元降低东岸货币的信誉度。当然他们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因为这种合金金属至今尚无大规模生产的记录,有的只是自然院实验室部分技术人员的“自嗨”小规模生产,成本贵得惊人,谁要是拿去铸币可真是傻了,毕竟天然的铜镍合金也不容易找呢。

好了,让我们再将目光转到“东岸人”号三甲板战列舰上。话说自从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人搞出含锌量40%的黄铜之后,铁岭特钢厂立刻便接到了与其合作,进行小规模试生产的行政命令。该厂反应也很快,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一些冶炼这种黄铜合金用的坩埚,然后铸造了两整块铜合金锭。

随后,这种铜锭被用平板轨道车运往了就在旁边的西部轧钢厂——原西部锻压厂、轧钢厂、铁岭特钢轧制车间已被合并成了一家大型企业,即西部轧钢厂,该厂与铁岭特钢、铁岭矿务局、第一重型机械厂、铁岭锅炉厂等企业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相对于17世纪可怜的钢铁产量而言)的煤钢联合体,是东岸工业力量的源泉——然后统一轧制成了大块的薄板。这些薄板中的一部分被拿去做各种实验,比如生产各种零部件以检测性能,比如打制铜器看市场反应等等,而剩下的一部分则被拿到了镇海造船厂的干船坞内,打算安装、固定在“东岸人”号战列舰的船底,以取代以前那种昂贵、沉重的纯铜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