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不哭(2 / 2)

重生:我的80年代 刀9 3779 字 2个月前

李建昆如坠混沌,大脑一片空白。</p>

孔八斤将他搀扶到靠背椅上坐下,静静在旁边站了几分钟,然后长叹一声,默默离开帐篷。</p>

帐篷里与半个月前比,有了些变化。</p>

原本放置行李杂物的铁架床上铺,被整理出来,铺上了崭新的带卡通图案的被褥。</p>

呼!</p>

帐篷帘被掀开一角。</p>

十二月末的寒风灌进来,一个“村姑”抱着洗衣服的木盆随后走进。</p>

盆是空的,衣服已洗好,晾晒在帐篷外拉起的绳索上。</p>

“发什么愣?</p>

“把桌子收拾一下,我去打饭。”</p>

村姑一边捋下卷起来的棉衣袖子,一边走到五屉桌旁,她正准备伸手去取桌上的两只铝饭盒时,红彤彤的手腕忽地被一只大手嵌住。</p>

没有一丝温度,仿佛一根冰柱,李建昆将她的手拉到眼前,看见了满手触目惊心的冻疮和裂痕。</p>

这本是世间最好看的手之一。</p>

“你有病吗?”他红着眼睛,一字一顿道。</p>

“没你病大。”</p>

啪!</p>

黄茵竹抬起另一只手,拍掉他的狗爪子:“没想到这边也这么冷,再不去打饭,待会打过来又是凉的。”</p>

说罢,薅起两只国民铝饭盒,快步走向帐篷外面。</p>

黄茵竹半个月前又过来了。</p>

这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彻底融入这边的生活,尽管很难,但她自忖适应力一直很强。</p>

村妇们会手洗衣服,她学学也能会。</p>

灾民们吃的萝卜白菜,她照样吃得。</p>

李建昆轰了她一千八百回,打死不走。</p>

就一句话:“你不走我不走。”</p>

“别打了,我们回去。”</p>

身后突然传来声音。</p>

吱——</p>

仿佛有个刹车音。</p>

黄茵竹瞬间止步,转过身,眨巴着仍然清澈明亮的乌黑大眼睛:“回去?”</p>

李建昆点了点头。</p>

黄茵竹差点没做个“耶”,原地起蹦,不过考虑到他的心情,终究忍住了。</p>

至于她,她对沈红衣没感情。</p>

“那我收拾东西。”</p>

蓦地,黄茵竹竟生出一丝不舍。</p>

尽管这边的生活很艰难,但这顶帐篷像是他们的小窝,每天有二十个小时相伴在一起,夜里隔着床板,她能听见他的呼吸。</p>

李建昆从靠背椅上起身:“我去联系一下白鹭。”</p>

白鹭在市里,统筹由1+1慈善基金会主导的救助工作。</p>

……</p>

……</p>

上午八点四十五分,白鹭提前来到市府大楼里的一间会议室。</p>

不承想,会议室里的红漆椭圆形会议桌旁,已坐满一半人。</p>

“哟,大家都这么早啊。”</p>

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态度十分客气,脸上皆洋溢着真诚的笑容。</p>

这次的地震,对于本市而言可谓一次全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毁坏房屋四十万间,破坏七十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二十亿!</p>

面对这样的巨大浩劫,灾后工作异常艰难,1+1慈善基金会在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

除了提供了上千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外,受基金会创始人李建昆先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东南亚的许多华侨富商还通过1+1慈善基金会,慷慨解囊,合计向本市捐赠了约五亿人民币的钱款和物资。</p>

不到九点,通知到的所有与会者悉数到齐。</p>

大家的视线皆落在白鹭身上,并不清楚她召集这次会议的目的。</p>

“是这样的,我们基金会的创始人李建昆先生,昨天下发了几个任务,事关灾后重建工作,这肯定离不开本地的配合,所以有必要先让大家知道一下。”</p>

听到这个名字,大家不禁肃然起敬。</p>

同时,也有些人暗暗叹着气,表情颇为惋惜和不好意思。</p>

白鹭继续说道:</p>

“首先,接下来,我们基金会将给受灾最严重的三县,每个县捐赠十所中小学、五所孤儿院。”</p>

嚯!</p>

三十所中小学!</p>

十五所孤儿院!</p>

“感谢感谢,哎呀,这感谢的话都不知道再怎么说了。”</p>

“李先生想得周到啊,再穷不能穷教育,灾后的孤儿问题也必须首要解决,孩子们才是未来。”</p>

“先生大义,我相信三县的孩子们,都将永远铭记先生的恩情。”</p>

…</p>

“其次,我们基金会将再捐赠五亿人民币,支援灾区重建工作。”</p>

嚯嚯!</p>

又五亿!</p>

加起来十亿!</p>

会议室里沸腾了。</p>

大家喜极而泣,如此一来,再加上上面的赈灾措施,灾后重建的大问题,可解。</p>

统一规划之下,受灾的三县,兴许会比过去建设得更好。</p>

啪啪啪啪啪……</p>

会议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p>

此时任何的感谢话,都无法表达他们的心情。</p>

“另外,三县之内河系复杂,缺乏治理,李先生将个人捐款修缮这些河道,有一个要求,他的原话是:</p>

“我要这些河,堤坝稳固,宁静安然,清水常流,花开两岸。”</p>

这?</p>

众人面面相觑。</p>

“白理事长,修得像公园里的河一样?”</p>

“要达到李先生的标准,应该是吧。”</p>

“白理事长,你们知不知道三县境内的河道有多长?”</p>

“请相信我,李先生绝对清楚。”</p>

“天呐,这要花多少钱啊?”</p>

“多少钱,李先生都会给。”</p>

好家伙!</p>

在座许多人都怔住,感觉完全没有必要。</p>

但也有些人,很快回过神来,明白了李建昆的想法。</p>

有位女同志热泪盈眶道:“我们澜沧支持李先生的决定,修!”</p>

……</p>

……</p>

灾区和灾民们现在尤其需要一些利好的消息。</p>

当1+1慈善基金会和李建昆个人的又一次捐赠,消息传播开后。</p>

引发了极大反响。</p>

灾民们皆是精神为之一振,许多人更是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p>

在竹塘乡的最大安置点,消息传来后的第一时间,人们蜂拥向东边的那间蓝色帐篷。</p>

感激的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p>

李先生走了。</p>

里三层外三层的人面对空荡荡的帐篷,痛哭流涕,他们甚至没能送个行!</p>

一位乡里的女同志,牵着一个小女娃,从人群分出的过道中走进帐篷。</p>

帐篷里的那张红漆五屉桌上,书本笔纸都被清空,仅剩下一幅画,一幅用彩笔描绘的卡通画。</p>

画里既有明媚的天空,也有狂风暴雨。</p>

一株植被倔强地生长着。</p>

从一朵小花,经历几个阶段,最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p>

阶梯式的连环画右上方,参天大树下依偎着几个人:</p>

有拿着水烟的爷爷。</p>

有扎大麻花辫的妈妈。</p>

有调皮打闹的两个哥哥。</p>

有重新站起来的爸爸。</p>

有摩挲着树干的奶奶。</p>

“小花,这画是给你的,有什么……特殊含义吗?”乡里的女同志蹲身在小女娃身旁。</p>

“有!”</p>

“哦?”</p>

“是我和叔叔的秘密。”</p>

“……”</p>

她家连张全家福也没有。</p>

她只和叔叔说过一遍,爷爷、妈妈和两个哥哥是什么样的,叔叔竟然画得这么像。</p>

她好像看见爷爷、妈妈和两个哥哥活了过来。</p>

一直被这一片的灾民们视为开心果的小花,宝贝似的地将画抱在怀里,一边眼泪哗哗流,一边攥紧小拳头:“我不哭,我不哭的……”</p>

叔叔,你也不能哭,她祈祷。</p>

(本章完)</p>

(/57520/57520817/11335935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