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说道:“发动机项目,一直在拖咱们后腿啊!”
汉国的航空工业,一直都是冒进的,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台架上的涡扇六一直问题不断,最终只能是下马的结局。
而为运十配套的涡扇八,也是这样。
华亭市接到运十的任务后,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研制大推力涡轮发动机的艰巨任务,交给华亭长征机械厂,这是后世的汉国华亭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作为大型客机项目的重点配套项目。
整个项目调动了大批的工厂,仅仅华亭市的参建单位就有50多家,如部件生产有华亭电工机械厂、华亭汽车齿轮机厂、华亭油嘴油泵厂等9家单位;叶片生产有3035工厂、华亭汽轮机厂、五一电机厂、人民电机厂等8家企业;锻铸件生产有华亭重型机器厂、华亭电机锻造厂等16家单位。
他们充分体现“大团结、大协作”,“服从全局,甘当配角”的精神。在发动机研制中,开发了12项新材料,攻克了钛合金焊接、等离子喷涂、真空钎焊等数十项新工艺。1974年底首台发动机总装完成。
1975年7月1日,首台发动机上台试车一次成功,之后第二轮研制生产4台,其中,第3台用于吊装在“运十”飞机上试飞,其余3台分别用于分阶段探索性长期试车、全程长期试车和台架长期寿命试车等。
但是,为了保证运十的顺利首飞,他们不敢把涡扇八装上来,还是用民航的备用零件,毕竟涡扇八其实就是逆向JT3D来的,他们还是决定用这款民航仓库里面的机器来飞。
其中有没有搞大跃进之类的,秦观就不愿意去深究了,总之,现在马老是提出了这个难题,发动机是拖后腿的。
继续支持涡扇八项目吗?
当然不是,秦观没有这个信心。
“发动机的确是一个短板。”秦观说道:“咱们在发动机的研制上,要有很多的路走,现在,咱们的空军,计划展开第三代发动机的预研,在这个项目上,我提出的建议,就是先研制核心机,等到空军的核心机研制成功了之后,就可以进行各项改进,比如改为大涵道比的客机发动机。”
汉国的发动机研制,和国外是不同的,国外是先研制核心机,核心机出来了之后,进行不同的配套,得到不同的动力体系。
发动机的研制,和飞机的研制是没有交集的。完全是不同的项目。
但是汉国呢?先立项飞机,飞机决定造了,再去找发动机,这样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肯定比飞机要长。
“可能这个过程会长一些,在这段时间中,如果涡扇八成熟了,就上涡扇八,如果涡扇八不成熟,就用民航备件来代替。”秦观继续说道。
反正民航购买了波音707,那就要有对应的发动机备件。
暂时用这些备份发动机来飞,波音公司也不能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