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工业基础太差,技术薄弱,在广大科研人员跟技术工人连续奋战下,发现这些技术指标太高,当时的工业基础跟技术基础都无法完成,最终降低了性能指标,提出以机械传动、机械操纵、机械悬挂来替代液压系统的“三机”坦克。</p>
样车确实是生产出来了。</p>
只不过,整车性能距离预期差距很大;结构部件以及各系统可靠性也很差,非常不理想。</p>
最终,在74年的时候取消了这个项目,把原本的整车研制改为零部件研制,比如底盘等。</p>
WZ-122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国内第三代坦克99式最早期的基础技术。</p>
杨威在76年的时候,为了弄明白WZ-122坦克距离成功究竟还有多长的路,所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技术跟资料。</p>
当时也提出过一些改进的设想。</p>
那时候他的导师跟教授都不受重视,更不要说他一个在学校赖了好几年的工农兵学员了。</p>
范志宏直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了厚得如同一本书的手写论文。</p>
《论新一代主战坦克设计与制造》!</p>
杨威的眼睛陡然睁大了。</p>
“熟悉吧?你74年写的。那个时候WZ-122项目刚停止,这份论文当初因为WZ-122项目难度太大停止而被搁浅。”</p>
杨威沉默了。</p>
当初,确实是在知道WZ-122项目停止,他写了这份论文。</p>
上面详细地分析了WZ-122存在的各种难度,也提出了替代方案,甚至还有不少超前的改进方案,比如高达13层不同材料的复合装甲;125毫米滑膛炮;1000马力柴油机以及更大马力的燃气轮机等等。</p>
“即使现在看,这个设计,也远超过目前我们的技术基础。你有什么建议么?”</p>
范志宏脸上变得认真起来。</p>
目光紧紧地盯着杨威,仿佛想要把他看穿。</p>
(/34531/34531607/5410524.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