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剑锋所指(1 / 2)

铁血宏图 无语的命运 1773 字 11个月前

“……万计尸体抛入江中,轮船于江上航行,可见江面上尽是无数太平军的尸体……”

即便是有了报纸上切切实实的文字,人们也依然很难相信发生在天京的太平军内哄,等许多在过去的三年间从南京逃出来的人们来说,他们公司暗自庆幸着自己当初的选择。 或许他们历经磨难,抛弃了一切,当然,终究还是离开了那片是非之地。

至少在这里不用担心自身的性命,同样也不会有与家人被迫分离的痛苦。

“幸亏当初自己离开了南京!”

看着报纸,宋嘉林暗自在心底庆幸着,庆幸着自己当初带着妻儿逃到了武昌。

不仅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且还成就了个人的功业,曾经身为广东省巡回提刑使的他,因为负责“零丁洋鸦片案”起诉事宜而名扬全国——上百名外国商人、水手在他的起诉下被判处短则数年,长则十数年刑罚,这直接成就了他。

就在一个月前他接到了调令,与其说是调动,倒不如说是晋升,他被晋升为武昌提刑使。而这一职务往往是晋升为省提刑使的前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一至两年内,他极有可能成为一省提刑使,负责一省提刑事宜。

因为刚刚接手新工作的原因,所以宋嘉林倒显得有些清闲,所以才有时间在这里看报纸,看着报纸上的新闻。庆幸着自己的运气之余,他又忍不住想到。

“也不知道府中会怎么应对此事?”

南京内乱!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一个新闻,但是对于督府来说,当这个消息传来之后立即在督府内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这是一个机会!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趁此机会横扫江南的机会,毕竟一直以来太平军是义军进入江南的最大障碍,他不仅仅只是障碍,太平军甚至阻碍了义军的很多行动。甚至正是因为考虑到太平军对长江的控制,所以义军才会放弃上海,任由上海为清军夺占。

而现在,太平军内乱的现实,则让大家看到了机会!看到了一举解决问题的机会。

对于从长沙来到武昌述职的左宗棠来说,他甚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置身什么样的问题之中,在来到督府的时候,听闻主公在开会。

“没关系,我到候见处等主公,你忙吧。”

左宗棠的脸上带着笑,一副丝毫不以为意的模样,然后便独自走进主公办公室外的候见室,等待着主公会议结束后,向其奏报这两年湖南的变化,尤其是举办一年的湖南学院的变化,他知道主公在意什么。相比于湖南有限的几家工厂,主公更在意的是湖南的人才培养,更在意湖南的教育。

因为候见室中只有左宗棠自己,在他喝着茶,等待的时候。忽然隐约的听见另一旁紧闭地门扉里头,传来激辩的声音,仿佛发生争吵般,耐不住好奇,他也忍不住竖起耳朵,想知道会议室里究竟在吵些什么。

“……现在义军已经拥兵17.5万人,另有宪兵1.73万,近二十万大军,在兵力上完全不是问题,而且义军战斗力也远超过清军,太平军亦是拍马难及,这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就算我们再谨慎,动用五万军队从九江沿水路向南京发起进攻,也没有任何问题,舰队可以从崇明出发提供护航,这甚至不需要调动舰队主力,长江舰队就足够完成这一任务……”

尽管隔着房门,但左宗棠还是听出了说话的是谁,是张亮基。

进攻南京、舰队。

难道张石卿想要对太平军动兵?

“再者,发匪与全国士绅眼中本就是邪教,士绅无不耻与其为伍,当初迫于环境,我等不得不与其为伍,已经为士绅所不满,地方官员不得不向外界加以解释,解释府里与发匪之不同,即便如此,地方以及校中学生依然心存顾忌,若府中一日不与发匪决裂,府中治下便民心不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还请主公明鉴。”

此时张亮基显得有些激动,南京的内乱规模远超过他的想象,数万东王府精锐被悉数杀害。现在南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见动荡,而南京的动荡对于督府而言,就是一个机会,同样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面对张亮基的谏言,朱宜锋只是眉头紧皱的不停的吸着烟,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

“主公,臣以为张参军所言极是!”

骆秉章也适时的表明了他的态度。

“只要抓住眼前的这个机会,府里就可以控制江南,待击溃发匪之后,可从安徽、湖南以及九江,三路合围、直捣长沙,待江西平定之,江南数省,仅有闽浙尚为清妖所把持,此时可调动舰队,分别攻取杭州以及福州,届时江南必可平定,待江南平定之时,即是主公北伐之日,届时我中国大好河山,必将为之光复。而主公亦可于孝陵告慰高皇帝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