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拜访乔致民(1 / 2)

林奇和顾锦云先向乔亚楠的爷爷奶奶拜了年。</p>

稍坐了十几分钟后,才在乔亚楠的带领下,来到相隔一条街道的县委家属院。</p>

站在家门口,乔亚楠掏出钥匙打开门:“请进……爸,妈,林奇和锦云来啦!”</p>

“林奇来啦!”</p>

一名相貌柔和、颇有气质的美妇人就站在客厅里,见状面带笑容地迎上来,又看向顾锦云,热情道:“这就是锦云吧,小姑娘可真漂亮……”</p>

“蔡阿姨好。”</p>

林奇恭恭敬敬地向她打招呼问好。</p>

乔亚楠的妈妈叫蔡雪柔。</p>

以前他见过不少次。</p>

有时候是班里开家长会。</p>

有时候是在乔亚楠的爷爷奶奶家遇到的。</p>

更多的时候,则是高三下学期,复习最紧张的那段时间,乔亚楠没有时间回家吃午饭,蔡雪柔又担心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不营养,便会每天中午去给乔亚楠送饭。</p>

她送的饭,菜量往往比较大,乔亚楠自己吃不完,就会便宜他和其他同学们。</p>

有时候,他们这些蹭吃的家伙,觉得不好意思,就会轮流替乔亚楠跑腿,去门口拿饭。</p>

林奇身为乔亚楠的同桌,蹭吃最多,去跑腿的次数也最多。</p>

所以,他对蔡雪柔的印象很深。</p>

以至于相隔二三十年后,他在大街上偶遇到已经年过花甲的蔡雪柔,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来。</p>

“蔡阿姨好!”</p>

顾锦云也跟着林奇打招呼。</p>

“你们好,快进来坐……不用换鞋!”</p>

蔡雪柔笑容亲切,让他们进来,又埋怨他们年龄还小,来家里做客不该买礼物的。</p>

“一点心意。”</p>

林奇笑道,把礼物放下后,又向原本坐在沙发上,此时已经站起身的乔致民打招呼:“乔叔叔好。”</p>

“乔叔叔好。”</p>

顾锦云也打招呼,稍稍抿了抿嘴唇,略微有些紧张。</p>

毕竟,乔致民可是县委书记啊!</p>

对于他们这些小老百姓而言,已经是天大的官了!</p>

“你们好。”</p>

乔致民笑呵呵地点点头,指了指沙发:“坐!”</p>

“坐吧,在这里就和自己家一样,别拘束,别客气!”</p>

蔡雪柔也说道:“亚楠,你陪着他们坐,我去给您们沏茶……”</p>

“不用麻烦,阿姨。”</p>

“不麻烦,应该的,你们坐。”</p>

“林奇,锦云,别客气了,来坐吧!”</p>

在乔亚楠的热情相邀下,林奇和顾锦云坐在了沙发上。</p>

乔亚楠坐在了顾锦云身边。</p>

乔致民也坐了下来。</p>

林奇这才注意到,他的手里正拿着一本书,是《农村经济》1990年12月刊。</p>

也就是刊登他第二篇论文的那一期杂志。</p>

“你这两篇论文,在刊登出来后,我就看过了。”</p>

乔致民笑道:“今天拿出来,再复习一遍,感觉又有不少收获。”</p>

“乔叔叔谬赞。”</p>

“过年这几天相对比较清闲,我还把你写的散文、小说也都看了看。”</p>

乔致民说道:“看完之后,不禁感慨万千。若不是你此刻就坐在这里,我实在很难相信那些天南海北的美食散文、跨越数百年的历史故事、逻辑缜密的专业论文,竟然全都是出自一人之手。”</p>

“谢谢乔叔叔。”</p>

“去年你离开老家时,我正打算推动全县国企改革,你给了我一些建议。”</p>

乔致民说道:“当时我以为,你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那些东西,但后来我翻阅过不少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甚至旁敲侧击地向几位专家教授请教过。</p>

发现在当前的经济改革理论前沿,并没有你所说的那些观点,或者说,只有一些与你相接近的观点,但没有你那么明确、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