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过渡(2 / 2)

年幼的姜维耳朵红红,好奇的看着这位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将军,也许他还未见到的主公和军师也是相貌非凡吧。</p>

另一头</p>

孙权安排周瑜静心修养,另外还到处派人寻找名医,之前光幕上提到的建安三神医都是他的目标,只要谁能治好周瑜,那赏赐不在话下。</p>

周瑜看着一脸憔悴的小桥和几个孩子,也终于决定先安心养身体。</p>

此时的蔡文姬,也是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既然是文学家,那她就要继续往这条路走。</p>

董祀知道妻子历史上还去求救自己,心中大为感动,现在也是一心支持妻子的事业并提供帮助,同时还更加谨言慎行、逐渐隐世,夫妻俩算是脱离世俗纷扰,专心学问。</p>

隋朝</p>

杨坚夫妻终于是迎来了好消息,太子妃有孕了。</p>

杨勇也算是心中的大石头落地,为了皇位还能继续留在他这一脉,可真不容易。</p>

独孤伽罗到底是不放心这个儿子和他的后院的,直接和杨坚商量好,就把元氏接进宫来,放在眼皮子底下照顾才放心。</p>

若是以前,元氏肯定会拒绝,毕竟独留下太子和云昭训,她心里肯定是不快。</p>

但现在已经看明白了的元氏,当然是腹中胎儿重要。</p>

元氏看了眼自己的院子,心中感慨万千,“收拾好了,我们就进宫吧,别让母后等急了。”</p>

“是,太子妃。”</p>

杨勇张了张嘴,“在宫中照顾好自己。”</p>

......</p>

武周时期</p>

太平公主和武则天聊了一整晚,没有人知道她们说了什么。</p>

而在此时的东瀛,一队大唐士兵在追击当地土著时,发现了金银矿,连忙报给了李旦。</p>

李旦和李隆基父子大喜,这一趟简直赚了。</p>

消消乐结束后,就是开采矿石的时候了。</p>

宋 绍圣年间</p>

王家鸡飞狗跳,虽然圣上没说,但是王氏的父母却不得不做出选择,因为家族不会留情,若要这个女儿,那他们一家都要被除族。</p>

王氏的爹娘也不可能因为这一个女儿就不管其他孩子的前途,他们也要为其他孩子考虑。</p>

最后对外的说法是女儿突然患病暴毙而亡,对于时刻关注的老百姓们来说,汴京城都传遍了。</p>

赵煦听说这件事后也没什么表示。</p>

至于李格非更是直接让女儿少与舅家来往。</p>

宋 绍兴年间</p>

经过这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加上要给民间一个交代。</p>

秦桧、王氏、万俟卨等人的审理已经判了,均处以死刑。</p>

当岳母得知了这个消息时,激动的似哭似笑,“苍天有眼、苍天有眼啊,还给我儿一个清白。”</p>

李娃擦着眼泪,“娘,你别激动,先坐下歇歇。”</p>

“哎、哎。”岳母连应了两声,紧接着连忙叮嘱儿媳妇,“你快让人给鹏举传信去,可得把这好消息告诉他们爷俩儿。”</p>

岳雷咧着大牙,“奶奶,我这就给爹和大哥写信去。”</p>

李娃轻笑道,“你们姊妹几个,有什么话想给你们爹说的,都可以写,娘请人带信去。”</p>

......</p>

如今的朝堂上,主和派内部也遭受了一波大清洗。</p>

赵构总算是在光幕和民间的压迫下,大改了一回,只是人都沧桑了不少。</p>

秦桧的党羽及周围受牵连的人不在少数,剩下的那些也老实了。</p>

现在是整个大宋主战派占据上风。</p>

在前线的岳飞还有韩世忠等人,也不需要畏手畏脚。</p>

宋军现在也是想一雪前耻,摘掉怂的名声,战场上杀声震天。</p>

看着宋军的势如破竹,金军也懵了,一时间还变得畏手畏脚起来…</p>

明初</p>

一切一如既往。</p>

朱标回了一趟太子府,还来不及取完东西就走,就被吕氏看到了。</p>

吕氏哪能轻易看着人离开啊,连忙跑上前,哭得梨花带雨,“殿下,您可是好久没回府了,妾身和孩子都很是想念你。”</p>

朱标看着这张脸,无疑是好看的,但是想到朱允炆历史上干的那些事,他实在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孩子。</p>

加上历史上妻子和嫡子都早早去了,他更多的心思当然要放在她们母子身上,至于吕氏母子,哪里还记得起来。</p>

脑子里虽然想了很多,但朱标面上不显,“你别哭了,我如今事务繁多,你再府上好好照顾好孩子即可。”</p>

“妾身明白。”吕氏见状也只能乖巧懂事的点点头,但还是试探着开口,“殿下,太子妃姐姐在宫里可还好,妾身这心里也是担心姐姐,可惜不能照顾姐姐。”</p>

说着,吕氏的脸上也适时带上一丝忧虑。</p>

朱标皱了皱眉,“你照顾好孩子即可,常姐姐那里有母后在,宫中人手众多,你无需操心,好了,我还很忙,先走了。”</p>

说完,朱标头也不回的离开了。</p>

“妾身恭送殿下。”吕氏看着朱标的背影面带微笑,但也只有自己知道牙齿都快咬碎了。</p>

永乐年间</p>

朱高煦终于回到应天府了,激动的直想哭。</p>

然而他现在一个庶民的身份,想要进宫见他爹还是很难的。</p>

于是只能去太子府找大胖帮忙。</p>

朱高炽看着他这个二弟,心情也是格外复杂啊,最后大胖还是不顾妻儿反对也要进宫去找朱棣。</p>

当然他也不傻,传个话可以,但最终见不见还是老爷子的事情。</p>

朱棣没有犹豫太久,还是让朱高煦进宫来,毕竟是亲儿子,感情还是有的。</p>

至于最后朱老二是怎么说服朱棣的,反正朱棣让他进军营了,对付倭人,老二的能力还是不弱的,还是可以用用,先干活吧。</p>

清朝</p>

道光帝在想方设法改变历史,只是并不容易。</p>

民间各地的起义如雨后春笋般而来。</p>

对于百姓们来讲,他们实在是厌恶了这吃人的朝廷,恨不得早一点让后代子孙过上后世的好日子。</p>

胆子大的一带头,各地响应声纷纷响起。</p>

一些汉臣作壁上观,面上装作镇压做做样子,既然发展避免不了,他们也想青史留名啊。</p>

民国</p>

依旧是那么乱,前线的局势依旧紧张。</p>

不少战士已经不眠不休连续作战了,长时间的紧张氛围也让人吃不消,只是对于他们而言却是习惯了。</p>

毕竟敌人的进攻不可能等你准备好了再打。</p>

一些战士忍不住抬头看向天空,他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那些小崽子们了。</p>

一旁粗狂的声音响起,“张爱国,你小子给我集中点精神,敌人的炮火是那么长眼的吗,啊?还要不要命了,等打完回去,看老子不收拾你。”</p>

十八九岁的战士憨憨的挠头,“晓得了班长。”</p>

......</p>

海外爱国人士们筹集的物资经过重重关卡被送来。</p>

后方的百姓们,也在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的抗战。</p>

一些姑娘们在准备厚厚的冬衣了,亦或是在纳鞋底,这些是打算给前线送去的,天气转凉,防寒保暖还是很重要。</p>

孩子们嘴上都会哼哼着红歌,每天的清晨,都会听到他们稚嫩嘹亮的歌声,有时候还会注意帮长辈们盯梢,秋收就怕黄皮子来了…</p>

(/77082/77082892/14948011.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