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章 采摘猕猴桃(2 / 2)

刘晓希先是拿出手机,拍了好些猕猴桃的照片,给好友发了消息。</p>

刘晓希:(图片)(图片)我家种的猕猴桃成熟了,你想不想吃,来摘点?</p>

发完消息刘晓希就拿着一个塑料桶投入了猕猴桃的采摘中。</p>

“今年的猕猴桃长得还挺好啊。”</p>

刘妈妈边摘果子边搭话,“是啊,咱家这两亩地,能摘不少啊,少说也有七八千斤了。”</p>

刘爸爸开口道:“还有你二叔家地里的,他们全家年初不是都去浙省了吗,打电话来,说能卖就一起卖了,给咱分一半钱,我们两家的加起来少说一两万斤。”</p>

祖辈们听着这一家子对话,这产量着实是不可思议,差不多一亩地就能长出四千斤的猕猴桃,老祖宗们都呆了呆。</p>

他们是知道后世的作物,亩产都大,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多啊,那水稻、玉米、土豆亩产又能达到多少斤,实在不敢想。</p>

正处在饥荒的灾民们,免不了难过,尤其是看着挨饿受冻的孩子,对后世更加渴望。</p>

这边,刘家的对话还在继续。</p>

刘妈妈对此不置可否,“咱这家家户户都种得有,哪有这么好卖?就咱家,哪年不都是剩下好多,除了送人,加上家里也吃不了那么多,最后都坏了。”</p>

刘爸爸憨厚的笑笑,“有什么办法,之前种了好几亩,我还挖丢了那么多,现在有人来收的话就卖些,要不就是拿到县里或镇上多多少少卖点出去,也能赚两个钱不是。”</p>

刘晓成在旁边出主意,“网上卖呗,现在电商这么发达,注册一个网店,跟快递谈好,就能行了。”</p>

刘爸爸对此不乐观,“不好卖吧,这卖便宜了加上运费,咱就亏了,要是卖贵了也没人买啊。”</p>

......</p>

光幕下</p>

祖辈们也在思考着有什么办法卖出去,毕竟他们也没想到产量竟然这么高,而且这种的人还这么多,想卖出去、并能卖个好价格还真不容易。</p>

小少年吸溜了下口水,“如果能卖给我也行,嘿,我还挺想尝尝的。”</p>

小伙子逗得哈哈笑,“这倒是好主意,若是拿到我们大唐来,肯定都不够卖的。”</p>

姑娘皱了皱眉,颇有些遗憾,“可惜刘姑娘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啊,她也没办法卖给我们。”</p>

......</p>

这边,刘晓成还在继续出主意,比如做猕猴桃干之类的,但都被刘爸刘妈一一反驳了,这玩意儿自家做出来就是三无产品,谁敢买啊?</p>

最后,还是在刘晓希和刘晓成坚持不懈的强烈劝说下,刘爸刘妈终于松开可以试着开个网店看看,不过对于开网店,刘爸刘妈压根不懂,所以怎么弄还得是刘晓希姐弟俩来。</p>

看着刘晓希一家最后的决定,祖辈们也觉得不错,毕竟渠道多了,怎么说都能多点机会卖出去,即便卖个三瓜两枣也是好的,不然就砸在手里了,实在过于浪费。</p>

刘晓希一家说说笑笑的在忙着,直到把三轮车箱装满,才结束。</p>

这些摘好的果子,刘爸爸准备拿到镇子上支个摊,或许还会遇到前来收购的收购商。</p>

刘晓希和刘妈妈准备去对面山上捡板栗,刘爸爸和刘晓成则是直接拉着猕猴桃先去镇上摆摊。</p>

板栗林在刘晓希有记忆起就有了,据说是一个老板种的,整座山上都种满了栗子,后来可能是不赚钱吧,那个老板走了,这些板栗树也都一直还在,没有人打理了,每年秋天,村里人都会去捡些栗子回家,不管是炒栗子、炖鸡还是煮来吃,都是一种秋天的味道。</p>

对于古代的贫苦百姓们来讲,是非常喜欢毛栗这种食物的,里面的淀粉含量高,饱腹感特别强,秋天多弄些野栗子回家,冬天就多一点吃食。</p>

回家的路上,是刘晓希骑着小电瓶载着她老妈,路上遇到村人,刘妈妈还跟人聊着。</p>

“你家这谷子长得好啊,看起来能收不少嘞。”</p>

“哎,看着的确比去年多,今年换种子了,当时买的时候,种子站的人说这种是高产种子,一亩地大概能收个1000-1200斤,要是杂交水稻啊,那不得亩产1600斤去了。”</p>

“的确是不错,我家都好些年不种稻子了,麻烦很。”</p>

......</p>

光幕下</p>

祖辈们哑然,在忙的人都不禁停了下来,怀疑耳朵听错的人,看了看旁人的反应,也知道自己没听错。</p>

虽然心里之前猜测过,但是现在是亲眼看到的场景。</p>

古代的农人们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光幕里的水稻,再和自家地里的相比,手里的锄头、镰刀都拿不稳了。</p>

王侯将相也坐不住了,如果他们的时空,粮食产量能达到这么多,那可以养活多少人口,简直是不敢想。</p>

嬴政平日里冷静的面容都显得有些迫切,“高产水稻,莫非还有低产水稻,那杂交水稻又是什么?传农家的人来见朕。”</p>

刘彻眼神中带着渴望,“若是大汉能有这些高产种子该有多好啊。”</p>

......</p>

其实每一个朝代,农业都在进步,但和后世相比差距还是巨大的。</p>

各朝代,不少学者在研究,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农们,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种子,‘杂交’二字给了他们不少启发,虽然研究的过程大概是枯燥又漫长,还不一定有结果的,但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p>

—</p>

回到家,刘晓希打开手机就看到了黄诗琪给她回的消息。</p>

黄诗琪:哇,看起来真不错,不过我没时间来了,最近找了个工作,我在试岗</p>

刘晓希:什么工作啊,没听你说啊</p>

不到一分钟,对面就回复了,</p>

黄诗琪:怎么说呢,我也还没弄明白到底是个什么工作,就想随便先找一个工作干着,免得自己胡思乱想</p>

刘晓希:那行吧,薪资怎么样</p>

黄诗琪:不知道,没具体问</p>

刘晓希:??啥?</p>

黄诗琪:唉,做着看看吧,找不到工作了,去面试不仅要问婚育打算,还要被问有没有负债,有负债就知道你不敢随便辞职,就能随意拿捏你,现在就业环境真的难</p>

刘晓希:我目前还没遇到这种呢,那等我回市里再给你带些去</p>

黄诗琪:好</p>

光幕下</p>

祖辈们面面相觑,再一次对后世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就连他们都感到难,难如上青天。</p>

小媳妇边洗衣服边吐槽,“这问别人的家庭婚姻、未来规划倒是都能理解,但问别人的负债情况,看着的确别扭。”</p>

大娘白眼一翻,“唉,就像黄姑娘说的,就是把你的情况调查的清清楚楚,看好不好拿捏呗。”</p>

小伙计瞪大了眼睛,颇有些郁闷,“这也太过分了,哦,我想起来了,那面试要填的简历表,上面不是还要填父母亲人的信息吗,也是想了解你的家庭背景,看好不好拿捏不成?”</p>

酒庄的掌柜很清楚这些弯弯道道,“后世找工作的人多,的确是给了招人的公司更多的选择,即便做得再过,都会有人去干,这也没办法。”</p>

……</p>

(/77082/77082892/1628997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