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王昌龄和边塞诗(2 / 2)

杜甫摸了摸胡子,等叛乱平定后,他也想带着妻儿四处云游一番,而不是因为叛乱漂泊无依。</p>

{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了,他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成了一个闲散的文官...</p>

731年,34岁的王昌龄,在河南汜水县当县尉...</p>

737年,当时张九龄被罢相,王昌龄对此表示同情,但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贬岭南。</p>

次年,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返回长安。</p>

740年,王昌龄在襄阳,和好友孟浩然重逢了,老友相见,心里高兴啊,连续喝了好几天。</p>

而这个时候的孟浩然啊,患有一种痈疽的病,大夫让他不可以食用鱼鲜,也就是要忌口。</p>

但是老友相聚,宴席上大家又聊得开怀,忘乎所以的孟浩然就吃了餐桌上的一道鲜鱼,结果,以至于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孟浩然就不幸去世了}</p>

不少观众都有些诧异了,这的确还挺意外的,尤其是这还是在聚会上,只怕王昌龄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了。</p>

姑娘有些不确定的开口,“我怎么感觉这些个诗人,似乎仕途之路都不怎么好啊。”</p>

大婶闻言乐了,“我也有这种看法,不管是李白、杜甫、这王昌龄,感觉都这样,不过要是他们都做官,大概也没什么时间写好诗了。”</p>

大爷嫌弃的摆摆手,“说来说去还是吃惹的祸,要是遵守医嘱忌口,也不至于吃死了。”</p>

......</p>

古代的大夫们很无奈,长期的从医经历,让他们多多少少都遇到过不听话的病人,都已经尽到告知义务了,但病人不听,他们也没办法。</p>

王昌龄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在脸上,心里闷闷的,老友离世他没法释怀,简直是无数夜晚肠子都悔青了。</p>

王夫人看见这一幕,温柔的出言安慰,她也明白丈夫的心结。</p>

{...748年,王昌龄由于生活小节上不检点,被贬龙标尉。</p>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昌龄辞掉了官职返乡。</p>

第二年,在他经过毫州的时候,被谯郡太守闾丘晓杀害,享年59岁,这一生,他写下了181首诗。</p>

至于为什么被杀,据说闾丘晓是因为妒忌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p>

至于闾丘晓,当时睢阳张巡告急,节度使张镐让闾丘晓快点去救援,但是闾丘晓害怕不敢去,以至于睢阳被安禄山的手下攻陷。</p>

最终,闾丘晓被张镐杖杀。}</p>

各时空的观众们表情一言难尽,万万没想到,这王昌龄的结局竟然就这样没了。</p>

“他算是飞来横祸了吧,啧啧啧,倒霉的遇上了个要杀他的人。”</p>

“这结局也太潦草了,竟然就这样结束了一生。”</p>

“闾丘晓此人被杀,也算是罪有应得吧。”</p>

…</p>

李世民此时的表情就跟吃了苍蝇一样,“这闾丘晓妒贤嫉能,贪生怕死,就该早把他杀了。”</p>

天宝年间</p>

王昌龄都蒙圈了,这闾丘晓杀了他?至于诗才和名气,王昌龄是不信的,比他厉害的多得是,他总觉得,或许是因为其他原因,不过这闾丘晓最后的结局也算是报应了。</p>

而此时李隆基脸也不好看,当即就安排人去顶替闾丘晓的职位,并把此人免职关押。</p>

闾丘晓被光幕说的吓得两股颤颤,脸一瞬间白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完了。</p>

李白、高适他们都有些唏嘘,纷纷写信准备给好友送去问候一番。</p>

杜甫想了想也磨墨准备写一封信准备寄出去,同为诗人,大家结识交流也是好事。</p>

天宝年间的老百姓们真是又气又郁闷,这天下啊,果然是到处都是贪官污吏横行,虽然不知道这闾丘晓贪不贪,但身在其位,贪生怕死,看着就不是啥好的。</p>

(/77082/77082892/1629000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