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七章 坦克游击战(中)(1 / 2)

燃烧的莫斯科 红场唐人 2163 字 10个月前

克拉夫琴科听我这么说,连忙挺身立正表情严肃地说:“奥夏宁娜将军,我听从您的指挥,请下命令吧!”

我没有直接向他交代要执行什么任务,而是岔开话题问道:“将军同志,你们现在还有多少坦克,弹药、燃料还剩下多少?”

“经过修复以后,我们军现在能使用的坦克数量,是136辆,其中只有21辆是T-34,剩下的都是新型坦克。”克拉夫琴科对自己部队的情况很熟悉,听我这么问,立即毫不迟疑地说出了我想知道的数据:“燃料还有的是。至于弹药嘛,您也知道,新型坦克用的是100毫米滑膛炮,和以前库存的炮弹不配套,必须从后方进行补充。”

我本来听克拉夫琴科说还有一百多辆坦克的时候,心中还一阵狂喜,等听到后面,心顿时凉了半截。新型坦克要是没有配套的弹药,还怎么打仗,总不能让我们的坦克兵驾驶着坦克去撞德军的虎式坦克吧?

我原来是考虑德军的装甲部队要向普罗霍洛夫卡地区推进的话,半夜肯定要找个地方宿营,我就可以将别雷上校的坦克第十军,和克拉夫琴科的近卫坦克第五军的坦克集中起来,对宿营中的德军展开夜袭。这样就算不能全歼敌人,也能将他们的坦克干掉不少。可如今我的计划,却因为克拉夫琴科的部队缺乏弹药,而变成了泡影。

我又转头问站在旁边的别雷:“上校同志,您那里还有多少坦克?”

“经过战斗,坦克第101旅目前还有28辆坦克。”别雷上校口齿清楚地回答说:“其中T-34坦克有八辆,剩下的都是新型坦克。目前坦克的燃料充足,只是炮弹的数量有限,穿甲弹已全部用光了,高爆弹目前每车只有三发。”

听到这里,我扭头问别济科夫:“参谋长,最近有运输物资的车辆过来吗?”

“没有。”别济科夫一脸苦涩地回答说:“也许上级的后勤部门以为我们最近和敌人交战的只有步兵和炮兵,所以运送到前线的弹药。不是炮弹就是各式枪支用的子弹。至于坦克炮弹嘛,”说到这里,他耸了耸肩膀,“那是一发都没有。”

“立即给库尔斯克的后勤部队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说我们现在急需大量的新型坦克的配套弹药,让他们连夜组织车队给我送过来。”我说完后,轻轻地推了一把别济科夫的肩膀:“快点去打电话吧,参谋长同志。这事可耽误不得。”

“奥夏宁娜将军,”克拉夫琴科好奇地问道:“我能问问我们军的任务是什么吗?”

“将军同志,请到这里来。”我将克拉夫琴科带到了桌前,指着上面的地图,对他说道:“从目前的情况看,德军下一步肯定会集中优势的装甲部队突向普罗霍洛夫卡地区。虽然目前驻扎在那里的部队,是罗特米斯特罗夫坦克兵中将的部队,坦克集团军的战斗力在草原方面军里是首屈一指的,有他们坚守普罗霍洛夫卡,德国人是占不了什么便宜的。

我原来的打算。是准备将您的坦克军,和别雷上校的坦克第101旅所有的坦克集中起来,趁夜晚对德军的宿营地发起进攻。尽可能地在野战中消耗掉他们的实力。”

克拉夫琴科盯着地图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奥夏宁娜将军,您的这个计划不错。德军经过白天的战斗,一定会疲惫不堪,面对我们在夜间发起的攻击,他们的抵抗将是微不足道的。不过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放弃这个计划呢?”

“没办法啊。将军同志。”我望着他苦笑着说:“你们军的坦克炮炮弹所剩无几,对付敌人的部队,开足马力碾压上前就可以了。但遇上德国人的坦克,别说虎式坦克。就算是三号、四号坦克,你们也没办法对付,总不能让你们的坦克手开着坦克朝敌人撞上去吧?”

就在我唉声叹气的时候,忽然听到克拉夫琴科说:“奥夏宁娜将军,上百辆坦克同时发起进攻,在短期内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弹药。但如果只是以小部队出击的话,还是可以保证足够弹药的。”

克拉夫琴科的话让我愣了一下,心说难道他手里有个无所不能的百宝箱,能变出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将军同志,不知道您从什么地方,能找到部队所需要的配套弹药?”

满面笑容的克拉夫琴科听我这么问,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过了好一阵,他才哭笑不得地说:“奥夏宁娜将军,虽然新型坦克的炮弹有限,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炮弹集中起来,给出去执行任务的坦克使用,还是绰绰有余的。”

听完他的解释,我抬手重重地一拍自己的额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对啊,把所有的炮弹集中起来,交给其中的一部分坦克使用,那样就能保证每辆参加战斗的坦克,都有足够可以使用的炮弹。这么简单的问题,我怎么会想不到呢。

居然克拉夫琴科的坦克军可以自行解决弹药问题,那么别雷上校的坦克军情况又如何呢?想到这里,我特意问别雷:“上校同志,如果您把新型坦克的炮弹都集中起来,能满足几辆坦克的使用?”

“一辆。”别雷上校竖起一根手指,告诉了我一个令我寒心的答案。

我深怕克拉夫琴科部队的炮弹,也只够几辆坦克使用的,便迟疑不决地问:“将军同志,您的坦克军能满足几辆坦克的需求啊?”

克拉夫琴科板着手指算了一会儿,然后回答我说:“报告将军同志,我们现有的炮弹,能满足19辆坦克的使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