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葛,你怎么跟首长说话呢!”</p>
眼见那位问话的部队首长尴尬了,温大伟赶紧上前,现实佯装怒意的瞪了那位叫小葛的技术人员,旋即笑着对提问的部队首长解释道:“是这样的,首长,关于SJ—857系列一期试验弹中的钨合金长杆弹芯的成分、配比以及烧结的温度和时间都是保密的, 没有总部的授权,我们这边……”</p>
温大伟话没有说完,但脸上那一抹略带歉意的笑却把要说的话都讲明白了。</p>
那就是在场的这几位部队首长还没资格看这些东西。</p>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今世界上真正能独立研发并生产高强度合金类穿甲弹长杆弹芯的国家实际上就美国一家。</p>
德国、法国、英国、以色列等国虽然也能生产性能优异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但在高强度合金长杆弹芯的根技术上却要依赖和仰仗于美国。</p>
这从这几个国家相关的生产商每年向美国的有关企业和机构提供高额的专利授权费就能看得出来。</p>
而美国人对这项的技术的管控也十分严格。</p>
毕竟苏联相关机构对这项技术可谓是如饥似渴,因为这种高强度合金长杆弹芯一旦成功,依靠苏联的125mm坦克炮的巨大口径, 可以在2000米外轻松的击穿600mm厚的均质装甲。</p>
要知道当今世界上投入生产和服役的第三代坦克的正面装甲撑死也就400~500mm样子, 也就是说苏联一旦取得技术突破, 世界上任何一种坦克在苏联的坦克炮下都跟纸糊的一样。</p>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对相关技术封锁的极为严格。</p>
而苏联也急迫的向打破穿甲弹技术落后的窘境,一面加大力度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发挥毛子技术拼接能力的传统艺能,搞出个两截钨合金连接的伪长杆弹芯。</p>
号称利用125mm坦克炮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450mm的均质装甲。</p>
实际上也就在380mm左右。</p>
只能算面前能打击第三代主战坦克,能不能直接摧毁那就要看运气。</p>
而这种让美国人严防死守,苏联人苦苦追求,以至于影响到东西方坦克火力威力的关键技术便是液相烧结工艺。</p>
其实这项工艺的原理并不难,早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关的记载,可想要做到能够在1500米到2000米的距离上将500mm厚的均质装甲当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就很不容易了。</p>
首先就是高强度合金的配比。</p>
美国人起初使用钨合金,后来发现贫化铀的质地更加坚硬,相较于钨合金差不多能多出15%以上, 于是又转用贫化铀作为主材制作长杆弹芯。</p>
德国和以色列等有能力生产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国家受到美国人的影响,也对贫化铀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贫化铀生成的合金强度是比钨合金要高,但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会发生不可逆的脆化。</p>
这会导致其作战能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生产出贫化铀穿甲弹后最好在三年内使用完毕,不然就会因为脆化而报废。</p>
除非你能建立一整套专用的恒温、恒湿的专用贫化铀穿甲弹储存仓库,否则想都别想。</p>
德国和以色列虽然很富裕但也没有大老美财大气粗,生产个穿甲弹还得建个专门的仓库,就算军方同意,老百姓也不肯把自己的税钱这么乱花。</p>
没办法,只能继续在钨合金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p>
然而无论是贫化铀合金还是钨合金,在液相烧结的过程都差不多,就是用一些熔点低一些金属,在一定温度下融化成液体,然而这些液体扩散、渗透,将贫化铀或钨的细微粉末充分包裹进而实现分子之间的完美融合。</p>
其过程就跟搅拌沙子和水泥一样,需要一定量的水去融合、去渗透、去搅拌,如此做出来的混凝土才有更好的塑性能力是一个道理。</p>
只不过在液相烧结过程中这个“水”被替换成其他的金属粉末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