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淮南盛景,功在晋王(2 / 2)

&lt;div class=&quot;contentadv&quot;&gt; 可若是说留淮学堂组织的团体行动,日后被人问起,也总有个说辞。</p>

于是到了出发这日,北上学生的规模已超过三百人,就这还是将许多报名学生的申请延后到了第二批。</p>

不然,整个留淮学堂得全体出动。</p>

八月初一,三百余人分乘三艘河船启程北上。</p>

临安城内如此大的动静,朝廷自然清楚,却无一人阻拦。</p>

毕竟,去年的《临安和议》中,已有明确条款规定,不得阻碍两国百姓、士子互访交流。</p>

如今晋王刚在北地取得大胜,何必再为此事违反和议内容,若让齐国再找到发兵理由,今日谁阻拦、来日谁就得背锅。</p>

万俟卨之死便是前车之鉴。</p>

既然是游历,便不可能一直坐船,众人自江宁过江后,经滁州、庐州入安丰。</p>

如今,淮南之地尽在安丰朝太上皇治下,八月上中旬的田野,尽是随风起伏的晚稻和一人高的玉蜀黍。</p>

众人从未见过玉米这种作物,途经庐州某镇时,在一家道旁小店尝试了煮玉米,粘糯口感和微甜味道,不由让众人啧啧称奇。</p>

问起那店家,这吃物叫甚,那店家却道:“此物唤作玉蜀黍,但咱们乡野人家,不习惯这拗口名字,私下都叫它‘王爷棒’”</p>

听这名字稀奇,活跃的关惠民不由追问道:“大叔,为何唤作王爷棒?难不成和晋王有关?”</p>

见这帮士子有兴趣,那店家打了打身上微尘,坐了下来,“自然有关!这王爷棒不需水田,往年种不了稻子的地方正好用来种它。且此物产量极高,一亩地可产五百斤上下.”</p>

“五百斤很高么?”</p>

跟随士子一同北上的钟炎问了一句,他倒不是在质疑,而是真不晓得。</p>

可这话却引得那店家不悦了但骨子里敬畏读书人的习惯,让他憋着没回怼,却就此不再吭声。</p>

懂得农事的关惠民忙道:“五百斤当然很高了!要知晓咱们江南好水田,一亩稻子最多也不过二百六七十斤。麦子得粮更少,好年景亩产百三四十斤,年景差时,七八十斤也是常有的。大叔,小生没说错吧?”</p>

最后,还给了那店家一个台阶。</p>

果然,这般谦虚请教的姿态让店家脸色好看了许多,终于再次开口道:“嗯,你这小哥倒是懂的不少但你们那边的麦子产百多斤,王爷去年在我们这边推广的新麦种,今年已能收四百斤以上!”</p>

店家颇为自得,学生中出身农家的人也纷纷露出了惊愕表情。</p>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p>

高产作物,历来是一件能富可敌国、也能凭此要挟万民的神器!</p>

关惠民马上想到.晋王只需掌握了这等新种,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为何却要大肆推广?若天下百姓都吃饱了,这件神器就没用了啊。</p>

站在政治立场上,这无疑于暴殄天物。</p>

关惠民也将此疑惑问了出来,可那店家毕竟没甚见识,啰啰嗦嗦说不清楚,只一再强调,王爷为了让大伙都不饿肚子,去年推广新种时可没少费事。</p>

农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一旦来年收成不好或者绝收,动辄便是家破人亡,是以对待新种子极为谨慎、抗拒。</p>

为此,晋王不得不先将一年收成折合成钱粮下发,才换得他们一试。</p>

结果,麦子、玉蜀黍等作物远超往年的丰收,一度吓得了大伙,也在当初非常抗拒的那些人十分愧疚。</p>

许是为感念王爷当年的费尽心机,大家不约而同将那玉蜀黍喊成了‘王爷棒’,一来这玉蜀黍穗子很像棒槌,二来,‘王爷棒’也有王爷很棒的诙谐表达。</p>

店家满怀感慨的讲述中,关惠民却仍在思索晋王为何做这般出力不落好的事,不由更加期待淮北之行,好亲自探索,找出答案。</p>

临别时,得知这帮学生去往东京时会路过淮北,那店家赶紧叫唤儿子,嘱咐他扛来一袋今年新磨麦粉和一兜新收王爷棒子,拉着关惠民不松手。、</p>

直道:“小先生,老儿我一辈子没出过县,也不知那淮北到底怎走,老儿求你路过淮北时,将这袋麦粉送到晋王府上吧。再帮老儿带句话,去年老儿不晓事,对王爷派来的技术员阴阳怪气,如今家里老婆子整日骂我不知好歹,老儿也后悔啊这袋麦粉请王爷尝尝,若王爷有空,便再来咱八张村看看,老儿给王爷磕头赔罪.”</p>

“.”</p>

“小先生,求你啦”</p>

那店家以为关惠民不愿帮忙,竟真的要跪下,关惠民连忙将人拉起,无奈之下接受了这件随机、突发的支线任务。</p>

后面的路程中,众学生沉默了许多。</p>

他们之中,长辈为地主乡绅的不在少数,各家几乎都挂着一块‘耕读传家’的匾额,也历来自诩与民为善、造福乡里。</p>

可谁家也没遇到过今日这般待遇</p>

一路上,各种见闻。</p>

但大体上,沿途都呈现了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若不是事先知晓,谁也看不出两府去年初刚遭遇过战争。</p>

见的多了,思考便多了。</p>

唯一让人不爽的是,沿途官员对他们的态度几乎到了严防死守的地步。</p>

并非不客气,相反十分有礼貌,还会赠送些许盘缠。</p>

可他们一旦想要深入各地去看一看时,地方官员总会百般推脱,只想赶快请学生们离境。</p>

官员的反应,并不难理解。</p>

士子学生历来难搞,且打不得、骂不得,万一被他们在自己地盘上找到些许纰漏,搞不好就是一场风波。</p>

坐镇安丰的宰相陈景安,于吏治一道,手腕极为强硬,谁不怕学生搞出事之后,被陈相罢官治罪?</p>

八月十五,仲秋当日。</p>

众学生抵达安丰,这座临时陪都规模不大,众人在城内闲逛时,途经一处不显眼门楼,才知此处竟是太上皇居住的皇城。</p>

比起临安皇帝的居所,此处已不能用简朴来形容了,简直是寒酸。</p>

出身官宦人家的钟炎不由感叹道:“啊呀,太上皇简朴至此,令人慨叹!沿途一路走来,处处桃源!今日见了太上皇的居所,方知这太平盛世缘何而来!太上皇圣君也!”</p>

“.”</p>

这话说的,似乎淮南盛景的一切功劳,都是太上皇造就的一般。</p>

与晋王有师徒名分的关惠民等人忍不住斜乜钟炎一眼,不过事关太上皇,关惠民憋着没吭声。</p>

却有一胆大的贫寒同窗,听不过去了,悠悠道:“钟公子怕是表错了情里头那位,若真有本事,能有丁未之祸?淮南盛景,功在晋王.”</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