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将才与帅才(1 / 2)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847 字 2个月前

李林甫离开后,裴敦复就防汛事宜与徐献策展开讨论,要求长安方面提供粮食与钱财,由洛阳朝廷派遣官员主持固堤防洪。</p>

徐献策遵照颜杲卿的指示,坚决不同意裴敦复的方案。</p>

按照颜杲卿的方案,如果防汛事宜由洛阳朝廷组织,长安方面只出一半的钱粮,毕竟谁来组织谁就会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戴。</p>

如果防汛的钱粮全部由长安方面承担,那么就由长安派遣官员来主持管理。</p>

而洛阳这边打的如意算盘则是让长安出钱出粮,功劳由洛阳这边来摘果子,如果能够再从里面贪污一些钱粮,那更是再好不过!</p>

谈判陷入了僵局,徐献策表示自己就算死在洛阳,也不能答应这个方案。</p>

“我大唐皇帝为了沿岸百姓考虑,不计较名利,此乃为君之德。但我徐献策却必须为君主负责,为朝廷负责!</p>

若防汛谈判无法达成,导致黄河决堤,那我徐献策愿意背负这个骂名,但太后与太子也脱不了干系!”</p>

李琦气的怒拍桌案:“狗贼,再喊太子便砍了你,朕是皇帝不是太子!”</p>

武灵筠见徐献策不怕死,只好派人去请李林甫回来,毕竟达成防汛协议,对洛阳有百利而无一弊。</p>

谈判一直持续到深夜,回家散了散心的李林甫重新归来,并提出了新的方案。</p>

河南府境内的河堤由洛阳这边负责加固,并承担钱粮支出,里程大概在一百三十里左右。</p>

剩下的其他河段,包括蒲州段、虢州段、郑州段、滑州段、汴州段等区域则由长安朝廷派遣官员,组织百姓加固河堤防汛,所消耗的钱粮由长安朝廷承担。</p>

徐献策临行之前,颜杲卿再三叮嘱他以大局为重,因为圣人的初衷是保护沿河百姓免受洪灾,必要时候可以对洛阳做出让步。</p>

最终,徐献策同意了李林甫的这个方案,双方深夜在中书省签订了一份《防洪休战协议》,约定暂时休战一个月,共同加固黄河堤防,杜绝发生洪灾。</p>

协议达成之后,徐献策带着随从连夜离开洛阳返回长安。</p>

也许是老天爷感受到了李瑛的决心,就在徐献策返程的路上,天空终于放晴了。</p>

久违的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里钻了出来,用他的光芒炙烤着大地,气温又重新变得炎热起来。</p>

两天之后,徐献策返回长安,第一时间来到门下省向颜杲卿禀报,并一同前往大明宫面圣。</p>

“辛苦徐卿了。”</p>

李瑛看完《防洪协议》后表示满意,并派人把守工部尚书韦坚召来,命令他带领工部的官吏即刻离开长安,前往黄河沿岸组织百姓加固河堤。</p>

“天气虽然暂时放晴了,但黄河水位居高不下,绝不能掉以轻心。望韦卿率领工部官员宵衣旰食,尽快加固堤防。”</p>

韦坚拱手领命:“臣谨遵圣谕!”</p>

李瑛接着道:“仆固怀恩、杜希望率领的兵马就驻扎在黄河岸边,必要的时候你们工部可以请求协助。”</p>

“陛下放心,臣尽量组织沿岸的百姓筑堤,能不劳烦将士们就不劳烦将士们了。”</p>

韦坚对于防汛的任务颇有信心,看起来成竹在胸的样子。</p>

很快,韦坚就带着三百多名工部的官员出发了。</p>

守户部尚书宋钧调拨了五万石粮食、十万贯铜币予以支持,由兵部派遣两千名官兵随后押送。</p>

两军虽然暂时休战,但兵不厌诈,镇守潼关的辛云京肯定不会放这么庞大的队伍过关。</p>

韦坚也就不浪费功夫,带着队伍径直奔同州而去,打算先从蒲津渡进入蒲州,就地招募民夫加固堤防,同时再派人分别赶往虢州、郑州、汴州等地组织百姓筑堤防洪。</p>

河南府虽然暂时在洛阳朝廷的掌控下,但李琦已经颁布了诏书,要求黄河沿岸的州县配合韦坚防汛,以民生为重。</p>

更何况两边本来就是一家人,自然不会有地方官跳出来唱反调,万一决了堤,丢的可是自己的乌纱帽!</p>

就在韦坚离开长安之后,李光弼带着田神玉、岑参二人进了京城,直奔大明宫面圣,李瑛在含象殿召见了他们。</p>

“臣李光弼(田神玉、岑参)拜见圣人!”</p>

三人同时施礼。</p>

由于是初次面圣,李光弼行了个跪拜礼。</p>

“李卿快快平身!”</p>

李瑛笑容可掬的亲自把李光弼搀扶起来,并上下打量一番。</p>

只见他二十七八岁的年龄,国字脸、大眼睛、深眼眶、高鼻梁,典型的契丹相貌,与汉人多少有些差异,六尺出头的身高,折合到自己穿越前大概一米八多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