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p>
被叶玄这猛然回身的眼神盯着。</p>
六皇子柳如风与那墨无争等人俱是心头跟着猛然一跳,心中莫名的生出一种胆寒之感。</p>
无他,叶玄此刻的眼神实在是太过凌冽且带着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蔑视之感。</p>
这种感觉,便是面对国主,也都未曾有过。</p>
好似只在身后的永盛帝身上感受到。</p>
叶玄怎么会有这般眼神?</p>
心中迟疑之际。</p>
叶玄却是已经走了回来。</p>
“南晋国敝扫自珍,将我儒道经典据为己有,想要以此稳固南晋在九州天下文脉中的地位,自私自利,不可取。”</p>
“一个月之后,我会打破这一切!”</p>
“至于我为何可背诵你们所谓的先哲之言,那是因为,这天底下,并非只有前朝大梁藏有儒家先贤的经史子集,我的老师,便是那位云游四方的高人,所继承下来的有关儒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等,诸子百家的典籍比之你们南晋继承大梁的要多得多。”</p>
“南境想据此要挟我大靖,要挟他国,我只能说这如意算盘也只能打到现在了,以后就莫要想了。”</p>
一番话说完,叶玄回身看向永盛帝。</p>
“陛下!”</p>
“说!”</p>
“臣恳请从国子监与翰林院以及各大书院之中挑选一批人出来,以为我用。”</p>
“你想如何?”</p>
“臣要让遗散了近五百年的各家经典重现世间,让九州天下重新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重新文运昌隆的辉煌!”</p>
永盛帝虽早已经料到,不过还是狠狠地瞳孔收缩了一下。</p>
“你是想将你老师珍藏的各家典籍尽数贡献出来给朕?”</p>
“陛下,非是跟您,给全天下的学子!”</p>
“给全天下学子?”</p>
永盛帝眉头又是猛然一挑,接着眉头微微一凝。</p>
其身后,郑千秋却是意识到了什么,眼神大亮。</p>
他死死的盯着叶玄,好似错过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一般。</p>
不光是他,便是国子监,翰林院以及长安书院,秦岭书院的学子,儒生也都是一个个瞪大了眼珠子,意识到了什么。</p>
“不错!”</p>
叶玄神色从容轻轻颔首。</p>
“你这般做,你那位老师同意?”</p>
“实不相瞒,此为老师临行前之叮嘱,他老人家言说,我九州天下,数百年各家学派未曾有长足之发展,究其原因,便是当年大梁王朝如今日南晋这般敝扫自珍,将儒家经典收拢归于皇家与各大门阀世家,采取愚民之策,以至于广大百姓,无求学晋升之渠道。”</p>
“此番,看似是稳固了自身之统治,可力保皇族与门阀世家可千秋万代的统御天下,实则却埋下了巨大的祸根。”</p>
“哦,你且说来听听。”</p>
“是陛下!”</p>
叶玄再次颔首,面上露出些许的微笑,扫过众人。</p>
继续神情昂扬的说道:“陛下,大梁之时,儒释道与诸子百家尽归皇家与门阀大家,采取举贤纳士之法,将普通百姓晋升渠道尽数堵死。看似门阀世家辅佐皇族,可力保天下稳定实则乃是他们一厢情愿。”</p>
“若遇明君,广布恩泽,则百姓尚可过活,无人反抗、可一遇昏君,则政令混用,百姓离乱。况且,门阀大家垄断了晋升渠道,自也无进去之心,不再追索真理,苦读经典,如此便造成大梁中后期,各级官僚之中,无才无德之人滥竽充数,大梁政令不通,不说,且这些门阀弟子犹如水蛭一般吸附在百姓身上吸食民脂民膏,一旦久了,必定造成民怨沸腾,再遭荒年,必定天下大乱。”</p>
“陛下与诸位大人可细想一下,大梁王朝后期是否与小子所言一般,皇族和门阀士族彻底垄断了晋升渠道,无用昏聩之人充斥官场,政令不通,天灾横祸横出,最终导致了整个大梁王朝的崩盘?”</p>
这般一说。</p>
包括永盛帝在内的一干大靖朝臣们自是开始沉吟起来。</p>
很快便得出了如叶玄一般的答案。</p>
当年,大梁王朝立国之初因为依靠了不少门阀世家的势力。</p>
其开国皇帝便许诺立国之后,其国内大小官员,除少部分通过举贤纳士之法录用之外。</p>
其余者尽数从门阀世家弟子之中录用。</p>
而此法直接导致的便是,各大门阀支架弟子,起初对自家子弟管教严格之时。</p>
大梁王朝的政令还算通达,上下一体,国力强盛。</p>
可越是到后面,由于骄奢淫逸的日子过习惯了,便失去了进取之心。</p>
尤其是那门阀世家的弟子。</p>
清楚即便是自己不学习,不好生读书,依旧有官做,自是更不会将时间花在读书求学之上。</p>
整日花天酒地,纨绔不化。</p>
更有甚者,开始服逍遥散。</p>
此番情形之下,没过几十年,大梁王朝便已经出现了日薄西山之态。</p>
若不是大梁王朝有先见之明,在北境养了一支精锐的兵马,数次采取镇压的策略,对各地的反叛进行镇压。</p>
只怕大梁王朝都维持不了三百年。</p>
可体制上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大梁王朝一招崩塌。</p>
上层阶层生活骄奢淫靡,下层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p>
也正是在此时间,大靖王朝高祖举起起义,最终汇聚天下英豪,一举夺得天下。</p>
而夺得天下之后,高祖便采取了群臣的建议,放弃了大梁王朝的举贤纳士之法,采取了开创性的科举制度。</p>
从民间,从百姓之中选贤任能。</p>
两百年时间,让大靖壮大到这般程度。</p>
可是由于当年大梁王朝不做人,临灭亡之时,还阴了大靖一把。</p>
以至于大靖立国两百年,依旧未能补全儒家和其他各家学派的典籍。</p>
永盛帝看向叶玄:“朕之大靖并未学大梁那般只在门阀大家之中选贤任能,而是采取科举制,便是普通百姓也可通过科举晋升,这般,若是能尽得你老师所赠的各家典籍,岂非是如虎添翼?”</p>
“而且,若尽数散布天下,难道便没有资敌之嫌疑?”</p>
说罢,他看向了南晋突厥等国。</p>
别看现在彼此相安无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