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坐在御案之前,看着下面的三个人,他一直都在说话,虽然语气平淡,可这三人也都能从皇帝平淡的语气中,感觉到了压抑着的愤怒。</p>
而李贤,陈瀛,朱骥三人在听着皇帝陛下说了一些后,心头都是一惊。</p>
安南出事了,刚刚建立大优势,在年初的时候,被皇帝陛下亲口嘉奖的石亨作妖了。</p>
现在的安南,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地方。</p>
安南定,西南平,这是众人的心知肚明的事情。</p>
通商海外,或是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这都是影响后世的事情,可安南之变故,可是关系到大明朝西南半壁江山之安危,这是眼前的大事。</p>
石亨麾下可是有着数十万能征善战的军队。</p>
而这些军队,经历战火,战斗力强大,不管是盘踞安南,若是直接造反,进攻云南广西,只靠着西南三省卫所的军马,肯定是挡不住的。</p>
到时候朝廷就要大肆地征调部队,前往西南。</p>
一场小小的灭安南之战,弄不好要演变成一场大内乱。</p>
若是韩雍控制不住局势,石亨真的反了。</p>
那么朝廷接下来所有的精力都要平叛了。</p>
朝廷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也开始变得风起云涌,于谦走后的四个月,权力中枢就要迎来一次新的震动。</p>
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打仗就代表着花钱,就要耗费国力,更何况是一场内部本不应该存在的叛乱。</p>
对于武勋来说,也是非常不好的消息。</p>
文官抬高,压制武勋,这本身就是在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在思考之后,采用的一个手段。</p>
皇帝陛下一直尚武而治天下,这让武勋能够于文官一系,在于谦在的时候,就能起到分庭抗礼之态势。</p>
可石亨要是真的造反了。</p>
那武勋也就要重新走上老路了。</p>
他们这整个群体都会给皇帝陛下一个深刻,难以磨灭的印象。</p>
这帮家伙是老六,不可信啊。</p>
在这种印象之下,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他肯定也会遵循以前的国策,以文御武,这可就是走了老路了……</p>
朱见深说完交州之事后,便直接看向了陈瀛,而后一字一句的询问道:“石亨此人,狂妄,居高自傲,意图谋反,宁国公,你说怎么处理他……”</p>
“是杀了他呢,还是押入京师,由百官议罪……”</p>
陈瀛赶忙说道:“陛下,为大局着想,还是要看交州城谁赢了,若是韩尚书控制住了石亨,便立即下旨将石亨带回京师问罪,若是石亨,石亨他拿下了韩雍,沐瓒,还是要斟酌行事,勿要激怒了石亨,让形势难以控制 ……”</p>
朱见深听完之后,虽然知道陈瀛说的有道理,这是为了前方的稳定,而进行的妥协,可他还是有些生气。</p>
看着陈瀛说道:“难道,朝廷还要等着,等着他们分出个胜负,等着,我前线的将士,死在自己人的刀下……”</p>
陈瀛听完之后,只能低下头去,不再言语,这个时候,多说一句话都是错的。</p>
而陈瀛心里面对石亨的不满也是到了顶峰,石亨难道真的看不懂吗,自己被封为国公,下一步就是他也会得到了国公的爵位,他就不能再等待一段时间。</p>
好家伙,戏台子搭好了,你转头把做饭的锅给掀了。</p>
打了自己以及在京武勋的脸不说,还让皇帝陛下丢了面子。</p>
石亨这些年,可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在外面也是以皇帝爱将自称的,现在爱将到了造反的地步,这不是在说皇帝一直都没有识人之明吗?</p>
而一直没有说话的李贤,在这个时候,出列道:“陛下,韩尚书行事果断,应该能够阻止此事,陛下不必太过忧心,处罚石亨,并不是当务之急,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安抚军心,勿要让安南叛贼有可乘之机,臣觉得韩尚书举荐石彪前往安南,乃是一法,石彪去了安南,能够收拢军心,且妥善处置,石亨等一干将领。”</p>
朱见深听完李贤的话后,立马明白了过来。李贤的言外之意是,不管韩雍能不能弄住石亨,石彪出行安南,也要立马安排下来。</p>
石亨赢了。</p>
石彪要去进行安抚,要将皇帝陛下安抚的话带到安南去。</p>
而若是,韩雍赢了,石亨被关押起来,石彪前去,也能安抚从辽东过去的将领们。</p>
这样不管那种结局,朝廷都能尽早的把控局势,不至于让石亨真的走向了不归路。</p>
他叹了口气说道:“张保,召石彪入京,朕要见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