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心里面知道,给陛下写奏章如此神圣的事情,自己应该专心致志。</p>
可男人吗,总是抵挡不住诱惑。</p>
他心中一边忏悔,一边写着奏章,而蹲在他下面的朴宁美,时不时的抬起头看看徐有贞,灵活的小嘴,充满着诱惑,而魅人的眼神,仿佛是在邀功一样。</p>
这让徐有贞有了飘飘然的感觉。</p>
徐有贞一边写奏章,一边将左手伸了下去…………</p>
乾清宫中。</p>
朱见深又看到了徐有贞的奏章。</p>
奏章的前部分字体中规中矩,到了中期的时候,便写的有些潦草了,想来是处于亢奋状态下写的,应该很激动。</p>
这一次他写了很多,从应天府的新税制稳步推行,应天府官员,民间商贾的逐渐接受,应天府新税制一片大好,而后又直接转到皇帝陛下选秀的事情,也侧重表明了自己的内心情况。</p>
“天子之事,乃国之大事,臣徐有贞若是不参与其中,就是礼部尚书之失职失责。”</p>
“新税制重要,选秀之事更为重要,请旨陛下,准其回京。”</p>
“泰宁候在,魏国公在,孙尚书在,应天新税制无忧矣。”</p>
这让朱见深颇为哭笑不得,看来,徐有贞要是不给自己选秀的事情,出一份力,心里面是过不去了。</p>
可朱见深知道孰轻孰重,当下留中不发,这是铁了心不让他管。</p>
实际上这种事情徐有贞在不在也没有什么区别,之前有章程,现在只需要照做就是了。</p>
詹杨完全能够做的来。</p>
千人选妃,万人选后。</p>
大明朝的选秀制度,繁琐且章程详细,而明朝的选秀是从民间挑选皇后,选秀与民,择皇后与民。</p>
选秀与民,意味着动用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久,规模大,快者半年,慢者一年。</p>
朱见深这个天子在民间选后的话,要跟自己老爹的大选用一样的章程进行。</p>
帝王选后先是明文天下,帝王娶后,在择选之时,民间禁止婚配,若是有谁在禁止期间,闪电婚配的,可是要进行问罪。</p>
各级官府开始进行筛选,几乎每个地方都有其名额,他们不断择优,而后京师的官吏太监也会到各地去,进行复查,最后才能安排入京。</p>
五千秀女入宫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考核复查,周期漫长。</p>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p>
因为这是选择皇后的选秀,尤为重要,成为皇后后,按照传统,娘家立马就有侯爵的爵位,也能获得京师户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p>
最为重要的是,若是不出意外,皇后的儿子可是嫡子,是要继承这个庞大帝国的。</p>
这份诱惑很强。</p>
所以地方官员也可以凭此收起贿赂,保他们的女儿入京。</p>
当然也有一些有自知之明的百姓,当这个风声传出,官府还未下正式官文的时候,会冒险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他们也都知道宫墙之内,不仅有权势与荣耀,还有说不尽的阴谋诡异,在官文还没有下发之前,百姓打这个擦边球,官府几乎不会过问,当然若是官文刊发,顶风作案,就是大罪一条。</p>
若是短时间内嫁不出去的,也可以给地方官员送去银钱,逃得第一轮的筛选。</p>
祖宗法制是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定下的、</p>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皇后,是还没有当上皇帝就婚配,共同经历过苦难的马皇后,而在之后选秀的妃子大多都是应天府周围的平民之女,也没有再全国海选。</p>
他的孩子在建国之初都是与自己的勋贵兄弟们联姻,包括皇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p>
而其他的帝王,包括仁宗皇帝,也是在燕王世子的时候就有了世子妃,张太皇太后。</p>
张麒是诚孝昭皇后,也就是张太皇太后之父,原顺天府军马副使,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平民,也不是选秀出身。</p>
宣宗皇帝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胡皇后,是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女官胡善围之妹,是由张太皇太后挑选的太孙妃,也是郊区新北京人,严格意义上也不是平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