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祥张罗的幕僚,人手都留在了上海县,也只带着这两兄弟入京过年。</p>
驿站之中。</p>
老二叫吴仁耀,人长的很精明,虽然都已经四十八岁了,但身上的肉还是很结实,他从窗口朝下面热闹的街道看去,当下好不快乐。</p>
而老大吴仁贯就躺在床上睡觉,他不太喜欢热闹。</p>
这两个名字是他们的老父亲用十几条鱼从一个书生那里换来的。</p>
曹吉祥过来后,两个人都很高兴,这个不男不女的人对他们两个人很好,不仅给新衣服,还给银子,也不要他们的鱼,只问他们一些问题。</p>
初次见面之时,当听完老二的话后,曹吉祥便想让他们进入自己的远航队伍,当下便开口问道:“我要乘巨船出海,你们上不上船。”</p>
老二精明,立即问道:“去哪?”</p>
“去一个没人去过的地方。”</p>
“管不管吃。”</p>
“管。”</p>
“有没有银子拿。”</p>
“有。”</p>
“送不送嘎子婆…………”</p>
曹吉祥过来,也只是给两个人送点银钱,并说着,想要在京师转悠转悠,便就去转悠转悠,两个人都是海上的耍家,自由自在惯了,别再这里憋出内伤。</p>
曹吉祥并未在驿站久留,跟二人聊了一会儿后,便就进宫了。</p>
对食的宫女还在等着他……</p>
夜,成国公府。</p>
小国公爷,离开京师已有两年。</p>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p>
成国公今年已过六十,可他的嫡子却在万里之外,这让成国公无时无刻都在…………</p>
都在高兴。</p>
成国公在朱仪离开后,也是十分挂念他的儿子,不过过了不到一个月,他终于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买的侍女被惦记了,发现这个事情后的成国公,就再也没有想过朱仪,反而是有些庆幸…………</p>
自己都老了,没有几年活头了,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可儿子却抢夺自己享受的资源,当真是不孝子。</p>
现在他出去了,自己再也不用担心,心爱的侍女,无端消失了。</p>
有了这个想法后的朱寿,当是越想越高兴,天天哼着大明版好日子。</p>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当成国公看到自己嫡孙子天天哭闹着找爹的时候,才会有那么一些心疼。</p>
当然这个心疼是给孙子的,可不是给儿子的。</p>
此时,成国公正在跟泰宁侯两个人一起饮酒。</p>
实际上自成化六年的时候,朝鲜之事情的展开,两万京营北上,就给了成国公一些灵感,他上策拉练,被朱见深采纳。</p>
十余万京营精锐士兵,分批次被调换到了大同,宣府等九边重镇,呆了半年。</p>
就是要熟悉行军路线,城内布防。</p>
为日后战事重开,做好准备。</p>
也就是因为这些,朱见深还下旨嘉奖了成国公,言其不愧为勋贵榜样,大明柱石。</p>
当然这种工作,皇帝陛下满意,兵士们也能换种心情,也很满意。</p>
对上,对下都有一个好的交代。</p>
唯一差强人意的就是那帮文官看自己越来越不顺眼了。</p>
不过成国公倒也不在意文官们的感受。</p>
自己是勋贵,本就是他们的对立面,若是自己只做让他们顺眼的事情,其结果就是陛下会看自己不顺眼。</p>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之。</p>
此处受到嘉奖,成国公立即就邀请了泰宁候过府饮酒。</p>
相谈甚欢,聊的差不多了,陈瀛就将话题一转:“成国公,贤侄年前一定能够回来吧。”</p>
听到儿子,朱寿脸色立马变了:“不管他了,饮酒饮酒。”</p>
说着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p>
陈瀛摇头苦笑,想来脑海中就出现了那个小桃红的名字。</p>
“接下来,远航之行,估计又要用上两三年,等到他们回来,陛下也该大婚了。”</p>
听到泰宁侯说起陛下大婚,朱寿脸色一顿,来了兴趣。</p>
“陛下确实该大婚了,早日定下国本,是大明的一件幸事啊。”</p>
不过有一句话,朱寿并没有说出来,对他们这些经历过土木堡之变的勋贵们来说也是一件幸事。</p>
因为太上皇还不知道在哪里窝着呢…………</p>
乾清宫中。</p>
朱见深正在看着奏疏,他每日都会亲自去看百官们的奏章,有些还会进行御批。</p>
已经开始给内阁抢权了。</p>
自成化元年开始,内阁就成了整个帝国的中枢,权力非常大。</p>
而内阁之所以权力大,是因为帝国的主人朱见深的年纪小不能主导国政,而随着朱见深的年极越来越大,内阁的权力便会越来越小,成为陪衬的存在。</p>
这个势头就是从成化八年初开始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