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泪洒奉天殿(2 / 2)

闹了一番,事情还要做,这让高举义与闵元二人后悔不已。</p>

而坐在龙椅之上的朱见深却是懵懵的,刚刚哭的太投入了,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p>

朱见深是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多愁善感不过分吧。</p>

我没有帮于谦,我只是说实情。</p>

奏对的第二段就是关于朱祁镇了。</p>

因为关于自己老爹的事情,朱见深听的也很仔细。</p>

官员们开始舌战,出策,怎么样才能迎回太上皇,来满足皇上的思父之情,太皇太后的念子之情。</p>

文官们说的慷慨激昂,但朱见深听来听去,都是场面话,没有一点实质的作用。</p>

“大军北上,驱逐蒙古鞑子,逼迫他们交出太上皇。”</p>

这纯属脑袋秀逗了,刚打完仗,朝廷还没有缓口气呢,再开战事,还打到人家门口去。</p>

“派出使臣,携带金银珠宝,将太上皇给换回来。”</p>

你发给战死的士兵抚恤哭穷,换一个过期的皇帝你就有钱了,再说,你主动过去,只会让蒙古人坐地起价。</p>

不过说到最后,高举义献出了一言,让朱见深感到了威胁。</p>

他将主意打到了蒙古人的身上。</p>

现在大明俘虏的蒙古士兵有两万人,若是拿着这些俘虏去换太上皇,那么蒙古人一定不会拒绝。</p>

这个建言让朱见深倒吸了一口冷气,要是真的这么办,那自己老爹可能用不了两三个月就能回来。</p>

自己这年号还没有定的小皇帝,他老爹回来后,也不用麻烦礼部拟定年号了,直接正统十五年走起来了。</p>

可高举义的话却遭到了于谦与勋贵们一致的反对。</p>

蒙古人越虚弱对大明便越有利,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迎回太上皇,将俘虏交出去不行。</p>

听完勋贵们与于谦的话后,朱见深才松了一口气。</p>

而后又是一阵争吵。</p>

也是在这争吵之中,旧事重提了。</p>

一名御史弹劾英国公张辅在大同抗旨不尊,导致太上皇兵败土木,蒙羞于北疆,现在张辅出言反对以俘换帝的事情,也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私心罢了。</p>

听完这话,朱寿等勋贵们气的暴起,若不是在御前,怕吓到了小皇帝,早就出手打这御史了。</p>

而张辅听完后,却是脸色平常。</p>

他跪下身去,高喊:“请太皇太后,陛下治老臣之罪。”</p>

张辅跪下后,成国公朱寿也赶忙跪了下去,而跟随皇帝御驾亲征的勋贵们也都跪下身去,高喊请罪。</p>

孙太皇太后看着张辅,既有不忍,又有愤恨。</p>

朱见深看了一眼自己的皇奶奶,又看向了张辅,心中默叹一口气,若不是张辅保留了大明的军力,只怕此次北京保卫战不会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对于北方边患来说,大明与蒙古真是攻守易行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