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善德临产(2 / 2)

承明之治 嘟嘟嘟233 1701 字 9个月前

“孤已经升任中书令一职了,有权提案议政。”</p>

“看来你这次北上的功劳不小。”</p>

“咱们中原王朝,向来讲究排资论辈,没有功绩和资历,哪怕是孤在朝堂上也没多少话语权。”</p>

“嗯,那就等朕养好身子,再说吧。”</p>

“你好好休息吧。”</p>

李承乾来到宜春宫偏殿,长孙皇后抱着孩子,二凤在一旁伸手逗弄,难得让两位老人能够玩心大发。而郑丽婉,则是坐在一旁品茶不语。</p>

李承乾落座郑丽婉身旁:“盐铁司进展的如何?”</p>

“在咸阳进行,有那些商贾的协助,方便很多,目前关内道周边各道都已经传播开来了,而各类新盐和铁质用具都在运输和制作。”</p>

“咸阳扩建了多少?”</p>

“盐铁仓库各新建四所,增员六百余人,也带动了咸阳的木匠行业,一时间让咸阳的就业人数多了不少,也景气不少。”</p>

“咸阳的村落迁移呢?”</p>

“结束了,迁入户数四千七百六十二户,人口两万八千七十二人。”</p>

“目前来看,咸阳的人口也达到了三十七万八千余人了,能够劳作的也至少有二十多万人了。许多产业可以扩大,也可以新建新的产业了。”</p>

“你的所得税什么时候实施?”</p>

“不急,等到将来大改动的时候,拿出来做筹码。”</p>

“另外,丽婉你安排一下,孤打算扩建一些农场,专职农耕、畜养等。”</p>

“怎么说?”</p>

“大唐的很多将士们,战死沙场、终身残疾不在少数,他们那样的人,若是归家也很难生存,虽说有一定的抚恤,但也杯水车薪,与其这样,不如将他们接纳过来,形成一个个大型的农庄,让他们负责畜养一些家畜,从事一些力所能及有保障的事情,咸阳府库也能承受起来,也相当于进一步扩大人口劳动力的规模。”</p>

“可你想过没有?把他们找出来迁移过来,又是一笔不菲的花销。”</p>

“还是那句话,如果朝廷都不能为此吃亏,那还有谁会为他们考虑?而且,他们本就是为了大唐而做出的牺牲。”</p>

“...好吧,左右都是退役的将士,管理上也能轻松一些,乃至也能在咸阳增设相关的商品产业,他们的孩子也能更加忠心大唐,对外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和名声。你是中书令,让兵部和东宫对接一下。”</p>

李承乾微微一笑:“知我者,爱妃也。看来,孤的那些经济理论,你已经明悟了不少。”</p>

郑丽婉不屑一笑:“你未免太小瞧本宫了。”</p>

二凤出声道:“你们俩嘀咕什么呢?高明,孩子的名字你想好没有?”</p>

李承乾淡然一笑:“就叫李德志吧,字云琅。”</p>

二凤细细品味:“嗯...德治、志气,琅琊云天,不错的寓意。”</p>

另外这里补充一下,唐朝的时候,貌似...没有字辈还是怎么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等等,都没有流传他们的字下来。但李承乾他们兄弟是有的,例如李承乾字高明,李泰字青雀等等。咱们今天的字辈,几乎都是一代人中间一个字辈都是一样的,例如作者本人就是姓李,世字辈,但都没有用字辈,单纯的姓和名两个字。</p>

长孙皇后说道:“丽婉,你也要争口气了,你是太子妃,嫡子该要也得要了。”</p>

郑丽婉微微一笑:“儿孙不可强求,该有自会有的。”</p>

长孙皇后斥责道:“那可不行,你是太子妃,岂能落了一个小妾?”</p>

没错,长孙皇后对于善德的怨气可不小。大自己儿子八岁啊!二凤后宫里一些女人,都有比李承乾小的!</p>

李承乾起身:“善德女王左右也要在长安在待上一段时间,儿臣就去咸阳了,咸阳的事情也耽搁不得了,亲自看着也心安。”</p>

二凤:“既如此,那就封她为中山王妃,反正你小时候也受封过这个王号,如今也没人受封过。”</p>

“父皇拿主意吧,儿臣就不过问了。对了,父皇,此次新军备效果不错,儿臣想着先给东宫十率换换装,淘汰的军备打包卖给新罗。”</p>

二凤一脸问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