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会降罪于朱允熥吗?</p>
“不然。”</p>
黄子澄摇了摇头。</p>
“吴王假借尽孝之名,突然抓捕凉国公蓝玉等人。”</p>
“此举实则是想救蓝玉。”</p>
“又将其私关府邸一夜。”</p>
“两人必定商量好了,今日该如何欺君罔上。”</p>
“倘若陛下被他们蒙骗,放过凉国公蓝玉等人,那献王殿下的储君之位,只怕再无希望。”</p>
朱允炆心下一沉,道:“有这么严重吗?”</p>
方孝孺点头,道:“黄兄说得没错。”</p>
“满朝勋贵武将,尽皆支持立吴王为储君,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p>
“昨日吴王抓捕凉国公蓝玉,武将勋贵们或许会不满,但经过这一夜,他们也会想明白原因。”</p>
“吴王此举,是为了救凉国公蓝玉,也是为了救诸多的武将勋贵。”</p>
“毕竟,他们当中许多人曾经同在沙场征战,有战袍之情,关系紧密,同气连枝。”</p>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不会恨吴王,还会感激不尽。”</p>
“若吴王得到武将勋贵们的集体支持,陛下又不打压武将勋贵,那便只能立吴王为储君了。”</p>
“昨夜没有能将蓝玉从吴王府带走,今日我等已是背水一战。”</p>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败则无可挽回。”</p>
“再不能有半分迟疑了。”</p>
朱允炆沉思半晌,道:“既然两位老师主意已定,那学生自当全力配和。”</p>
“依两位老师之见,学生今日在朝堂上,又该如何行事呢?”</p>
方孝孺摸了摸胡须,看了他一眼,道:“凡世间父母长辈,无不喜欢子孙后代有五常五德。”</p>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p>
“殿下今日要做的,便是再上一封请求立吴王为储君的折子,以体现殿下的仁爱之心,兄弟之情。”</p>
“听到有大臣参吴王罪状,殿下可多为他辩解。”</p>
“不过,也要让陛下能更清楚明白他的罪恶。”</p>
“此所谓以退为进,不争为高。”</p>
朱允炆弯腰而拜:“先生所言,极为有礼,学生受教了。”</p>
“请求立他为储君的折子,我此前早就写好了。”</p>
“今日递上便是。”</p>
方孝孺笑着点头,又道:“殿下大可放心。”</p>
“今日之事,我等至少有八成以上的胜算。”</p>
“毕竟,除了吴王,还有蓝玉。”</p>
“他的罪孽,更是罄竹难书。”</p>
“即使定不了吴王的罪,只要给蓝玉定死了罪,那我们也就是稳赢之局。”</p>
朱允炆听他这么说,心中顿时安稳了许多。</p>
想想也是。</p>
自己等人准备了这么久,也该有成果了。</p>
今日朝堂上,自己说不得就能争到那早已垂涎三尺的储君之位。</p>
想着想着,他不禁笑了起来。</p>
恍惚间,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身着储君礼服,接受册封的场景。</p>
画面再变。</p>
又是正式登基,正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朝贺。</p>
他笑得越来越得意,甚至有口水不自觉自嘴角边流出。</p>
……</p>
“一切准备妥当,咱们就该入朝了。”</p>
“昨夜顺天府衙突然加派了许多巡逻差役,夜间通行不便,有些人还没有联络到。”</p>
“今日趁着早朝之前,再仔细交待一番。”</p>
黄子澄的话音刚落,便见外面有下人拿着一张纸走了进来。</p>
“殿下,这是今日的《大明日报》,是吴王殿下监督印刷出版的,说是《大明日报》的第一版,吴王殿下特意着人送一份过来了。”</p>
朱允炆微微错愕。</p>
朱允熥办报纸的事情,是朱元璋亲自批准的。</p>
当日他也在场,自然很清楚。</p>
只是没想到,竟然刚好是今天发行。</p>
他这是有意为之吗?</p>
方孝孺首先接过报纸,看了一眼,他顿时仰天大笑:“哈哈哈,这真是天助我等。”</p>
“吴王殿下竟敢发行此等报刊,满纸狂悖之言,他这是自取灭亡!”</p>
(/70218/70218672/1497089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