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样的态度真的是对的吗?</p>
朱元璋以前很坚决,但现在,他有点迷茫。</p>
朱由检的话,让他忍不住想起自己当年还是小老百姓的时候。</p>
这种舍身处地为百姓思考的皇帝,竟然让朱元璋感到有一点点的温暖。</p>
……</p>
【“陛下,无论参与西北叛乱的人到底是蓄意谋反还是被煽动的无辜之人,他们的行为总归是属实的,罪行也是一定的,有必要这样深究吗?”】</p>
【杨嗣昌站了出来,不太理解朱由检的说法。】</p>
【其实,大部分站在这里的大臣们,同样也是这样的想法。】</p>
【与其在这里讨论西北叛乱的根本原因,不如想想办法,看看如何出兵镇压这些人来的实际。】</p>
【朱由检也不恼怒,只是平静的笑道:“刚刚朕说过,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不搞清楚,打再多仗也都是胡打。”】</p>
【“至少,咱们现在已经证实了一个问题,西北叛乱所谓的十万之众,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无辜的良家百姓。”】</p>
【“既然这个问题被证实了,那么咱们就应该讨论下一个问题。”】</p>
【“这些无辜的良家百姓,是不是朕的子民,或者说,他们原本是不是应该是朕的子民?”】</p>
【此话一出,奉天殿内的大臣们都默默点头。】</p>
【这确实无可厚非。】</p>
【西北叛乱,十万之众,不可能凭空而来,这些人大概率都是曾经的良家百姓。】</p>
【先不说这些百姓究竟是如何参与叛乱,在此之前,他们至少是良家子,既然是良家子,那毫无疑问是大明皇帝的子民,也就是朱由检的子民。】</p>
【见大臣们默许此事,朱由检继续分析道:“所以,这些曾经的良家百姓,便是我们的朋友。”】</p>
“有道理。”</p>
“咱们老百姓其实很简单啊,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可能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去造反。”</p>
“说的对,谁不想过太平日子?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p>
“小陛下真是英明,分析的头头是道,一下子就把叛乱的局势分析出来了。”</p>
大明各个时期的人们,听到朱由检的话,也都表示认同。</p>
历朝历代的叛乱是怎么产生的?</p>
人数又是从何而来?</p>
其实,大概率都是曾经的良家百姓,因为走投无路,只能官逼民反。</p>
这可不是猜想,而是史书上面明明白白写着的。</p>
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也是普通老百姓,只是因为延误服徭役的日期,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起兵反秦。</p>
而跟随他的那些叛军,也全都是一些老百姓。</p>
汉朝末年的黄巾起义,同样也是如此。</p>
其实各朝各代,全都是被时代裹挟的老百姓,成为成功者的垫脚石。</p>
可无论哪个时代,都没有人像朱由检一样,将这件事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说出来。</p>
(/53309/53309349/1129486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