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工人老大哥,如今已经……</p>
“你们毕了业,能卖画吗?你们的老师,现在一幅画能卖多少钱?”这位工人大哥性格很直率,直接问出有些尴尬的问题。</p>
听到这个问题的好多学生,纷纷转开眼神。</p>
付敏在旁边,笑着回应:“我们老师卖画的价格高,不过,我们卖的画,卖不了多少钱,几百块。”</p>
“那也不少,我们一个月还不到1000块钱呢。”这位工人大哥说话实在,问了尴尬的地方,学生们倒也理解,没有人会因为这句话往心里去。</p>
工人大哥和学生们聊了一会,有问道:“你们毕业,还能分配工作吗?”</p>
“不能,我们都要自己找工作。”姜哲回应。</p>
“还是,得努力。”工人大哥的表情有些复杂:“画画也好,像那些大画家,一幅画卖好多钱,与直接画支票差不多。”</p>
看到他开始和学生们聊了起来,他的几位工友纷纷调侃:“小袁,你又不懂,别乱说。”</p>
工人大哥丝毫反唇相讥。</p>
有了他带头,其他工人也开始过来看学生作画。</p>
这倒方便,姜州更近距离的观察,了解这些工作的艰苦。</p>
工人们休息了一会儿,工长就过来催促换班。</p>
姜哲趁着这个时间,迅速准备好油画工具。</p>
很多学生看到姜哲开始画油画,也开始准备材料。不知不觉姜哲的言行,已经开始影响其他同学。</p>
也有学生因为被围观,还有些放不开。</p>
姜哲已经习惯在被人围观情况下作画,之前获得的写生技能专精,也让他快速的进入状态。</p>
今天外出,他准备了一个40×60cm的画框,因为尺寸有限,所以并不能太多细节。</p>
不过,他准备材料的时候,已经在头脑中构思好,如何用一个瞬间,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内容。</p>
姜哲用炭笔画完底稿,就开始用直接画法,描绘几个工人在工作间隙里,休息的场景。</p>
这种场景或许没有工作过程中那种震撼,但是通过这些工人的一举一动以及疲惫的神态,可以反映出这种工作的艰苦。</p>
此外,工人们休息环境的艰苦简陋,周边的工具器皿,以及电焊引起的光线变化,又能够很好的点出其工作内容。</p>
绘画的尺寸小,整体性要求更强。</p>
姜哲抓住工作场景的一瞬间,用大笔触和厚重的色彩,把画面定格。</p>
他打算在画中营造朴素的工人形象,所以,力求人物形象丰满壮实,并且每个形象都要有独特的美。</p>
同时,还要营造整体厚重的氛围,例如露天工地以及各种金属器皿。</p>
姜哲在描绘形象时,是带着同情心,所以,画面散发出来的气息,不知不觉的暗合人文关怀。</p>
这幅画的内容,对他来说,是新课题,画面的结构,色彩,造型等手法,不可能延续经典的规矩,很多笔法,是有感而发,所有的绘画语言都要服从主题。</p>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p>
姜哲的写生作品,接近完成。</p>
(本章完)</p>
(/18891/18891380/1010045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