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两兄弟为何造反,他虽然不能看清所有细节,但大致也猜的差不多了,无非是被那些江南士绅们蛊惑,好巧不巧,张太后又落水而亡,如果说这事不是皇帝刻意为之,杨一清是不信的。</p>
造成眼前的这种局面,无疑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江南,朝廷和那些江南的士绅富商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必须爆发的点了。</p>
在皇帝看来,大明身上长了脓疮,到了发的时候,必须得把它挤出来,否则后患无穷。</p>
故此才有了张太后的死,张太后一死,张氏这两兄弟不反也得反了。</p>
想明白这些,杨一清自然不会愣头愣脑的说些不着边际的话,直接在朝会上闭目养神了。</p>
不过他想趁机摸鱼,嘉靖却不给他这个机会,在嘉靖看来,杨一清已经年近七十了,没事多熬一熬他,也能让他快点致仕。</p>
“石淙,你怎么看?”</p>
嘉靖看着杨一清道。</p>
现如今的内阁,杨一清和杨慎都姓杨,嘉靖如果叫杨阁老,两人根本不知道叫的是谁,所以从几个月之前,嘉靖就开始称呼杨一清的字号了。</p>
杨一清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了皇帝的心思,这是存心折腾自己呢,顿时有些无奈。</p>
“陛下,老臣以为,这所谓的三十万大军水分极大,撑破了天也不过十万人左右,而且都是乌合之众,张氏兄弟别说领十万兵马了,给他们一万兵马他们都指挥不了,所谓叛军,不过土鸡瓦犬而。”</p>
杨一清不疾不徐道。</p>
“那石淙以为,谁适合领兵平叛?”</p>
嘉靖继续追问道。</p>
“臣以为,最合适的莫过于江南巡抚崔文奎,毕竟他在江南出任巡抚多年,对江南的地形,以及各方面的了解都不是他人所能及的,倘若陛下将江南省的兵权交还给他,所谓叛军,不值一提。”</p>
杨一清自然不会顺着嘉靖的话去说,在他心里,还是希望江南那些人能闹的大一些,如此一来,对他而言也是有好处的。</p>
倘若江南那些人熄火了,回过头来,皇帝和周楚这些人就会来收拾自己了。</p>
对于这一点,杨一清的认知无比清晰,江南越乱,他的位置越稳。</p>
现在的杨一清已经不妄想操纵皇帝了,毕竟无论是皇宫还是太医院之中,都是皇帝的人,如今对杨一清而言,能够自保,稳住自己内阁首辅的位置就不错了。</p>
“陛下,臣以为首辅大人此言不妥。”</p>
杨一清刚说完,杨慎就站了出来。</p>
“哦?文宪,那你说说看,有何不妥?”</p>
嘉靖笑道。</p>
“这崔文奎在江南这么多年,无甚作为,反倒是倭寇匪患频出,由此可见,崔文奎对江南的情况了解并不深,臣倒是觉得由王伯安王大人领兵平叛再合适不过,之前宁王叛乱,就是王大人荡平的叛乱,王大人的领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p>
杨慎说道。</p>
嘉靖听到这话,叹了口气。</p>
“王阳明固然是最好的人选,但昨日朕刚刚收到他的密奏,他父亲刚刚离世,他向朕请辞,即便此时强留他领兵,恐怕他现在也领不了兵了。”</p>
“陛下,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p>
韩玠出列道。</p>
“臣以为周衡器周大人,正适合领兵平叛。”</p>
嘉靖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他等的就是这句话。</p>
(/91682/91682517/16257969.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