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表象下的根本(1 / 2)

望着皇祖父离开。</p>

李厥抬起头不解道:</p>

“父皇,孩儿倒是没听明白。”</p>

李承乾望着李厥轻轻叹了口气。</p>

这些烦心的事情本不想这么早告诉李厥。</p>

细细的一想,李承乾知道这事迟早要告诉他的。</p>

“咱们这李家天下声是怎么来的?”</p>

“当然是皇祖父,高祖皇帝太祖父带兵打下来的!”</p>

“隋朝怎么灭亡的?”</p>

李厥不假思索道:“当然君王无道!”</p>

李承乾轻轻地拍了拍李厥的肩膀,轻声道:</p>

“如果我说,你的太祖父凭借三万人起兵仅一年就登上帝位。</p>

就算隋炀帝再无道,其麾下猛将无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p>

李承乾喟然道:“汉朝灭亡用了多少年?隋朝只用了二十九年!”</p>

李厥闻言顿时愣住,呐呐道:“关陇?”</p>

李承乾笑了笑:“孩子,你说的无道,只是隋朝灭亡的一个小小的原因。</p>

也可以说是给天下人看的一个敷衍的理由而已。”</p>

“表象?”</p>

李承乾点了点头:</p>

“看来,墨色是真的在好好地教你,对,这就是表象而已!”</p>

“你祖父跟我聊过。</p>

他说,在隋末能真正称之为农民起义军的只有王薄、翟让、杜伏威和辅公袥!”</p>

“父皇,窦建德呢?”</p>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看着李厥继续道:</p>

“窦建德虽然家贫,可别忘了他可是出身扶风窦氏。</p>

他的发家之地河北。</p>

河北就是窦氏的大本营。</p>

到底是窦建德拉着百姓起兵,还是背后的家族在支持着他起兵呢?”</p>

李承乾望着远处的南山,喃喃道:</p>

“起义军隋炀帝堵在了江都,一直蛰伏的世家总算等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p>

李厥喃喃道:“起兵勤王!”</p>

李承乾眼睛一亮,拍了拍李厥的脑袋,继续说道:</p>

“于是,兰陵萧氏推萧铣出来。</p>

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联合推王世充出来。</p>

瓦岗寨落草为寇的李密也跳了出来。”</p>

李承乾顿了一下,低声道:</p>

“关陇这边就把你太祖推了出来。</p>

大家本来是打一打,斗一斗。</p>

然后坐下来获取各家所需要的利益,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p>

结果宇文化及弑君,这才使天下大乱!”</p>

“你想想看,这些家在这场大乱里伤筋动骨了没有?</p>

伤害最大的其实就是在这场混战中死去的百姓!”</p>

李承乾望着李厥,反问道:“孩子,现在你还认为隋朝是亡于起义军么?”</p>

“那这次?”</p>

李承乾叹了口气:“这次是很多国家都想攻打我们。</p>

而这些家依旧坐在后面,等待我们深陷泥潭,明白么?”</p>

李厥闻言有些沉不住气,闻言道:</p>

“祖父没有法子么?”</p>

“有啊,《氏族志》消减他们的影响。</p>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拉起新贵来增加咱们家的实力!”</p>

李承乾长叹一口气:“你祖父努力了一辈子,到目前也只能达到和他们势均力敌。</p>

如今新的棋盘又摆放了出来!”</p>

李厥沉默了,忽然道:“父亲,这怕不是根本!”</p>

“说说?”</p>

李厥深吸一口气:“根本是书院,书院才是祖父的龙,是祖父最大的杀招。</p>

如果把这一摊子比作阵法,书院就是阵眼。”</p>

李承乾愣住了,他呆呆的望着李厥。</p>

忽然哈哈大笑。</p>

这一笑就止不住,这一笑就笑的直不起腰来。</p>

“麒麟儿,我大唐的麒麟儿啊!”</p>

李承乾强忍着内心的喜意,指着李厥道:</p>

“说,继续说,大逆不道之言说出来也不怕,我看看你懂了多少!”</p>

李厥深吸一口气,认真道:</p>

“这些家族不喜欢隋朝是因为隋朝创建了科举制,从世家手中开始抢人!”</p>

“隋帝知道科举制出学子玩不过朝堂中老狐狸。</p>

但如果不断的掺沙子,这些家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会被不断的挤压。”</p>

李厥歪着脑袋:“如今的朝堂有了陆拾玖,王玄策,骆宾王,李景仁等。”</p>

“祖父一直在庇佑楼观书院。</p>

虽依旧是科举取才,但从楼观学走出来的贫寒学子越来越多。</p>

在今年,取才三百人,书院占据两百人。</p>

如果不是考虑各家的面子,书院会更多。</p>

这些人是天子门生,亲近朝廷。</p>

世家也不乏精明之人,他们也看出了祖父的计谋。</p>

去年宫变就是一次试探,他们想书院的学子出来。</p>

然后用他们惯用的口诛笔伐来整垮书院。</p>

手段虽然下贱,但他们不敢动,只能躲在暗处!”</p>

“为什么?”</p>

李厥拍了拍自己腰间的君子剑,豪气道:</p>

“我大唐王朝鼎盛,他们只要敢出手,迎接他们的就是雷霆一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