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养生得学呀(2 / 2)

因此刘禅接见了他。</p>

经过层层检查,确认其没有携带暗器后,王熙终于见到了刘禅。</p>

一番自我介绍令刘禅吃了一惊:“叔和,你也是师傅的弟子?”</p>

王熙自述从小兴因战事频繁,时局动荡,为避战乱,随家移居荆州,投奔荆州刺史刘表。</p>

当侨居荆州时,正值张仲景医学生涯的鼎盛时期,加上王熙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深受其熏染,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并立志钻研医道。</p>

刘禅抿嘴,这样一说的话,自己岂不是在张老爷子名下还有好几个师兄。</p>

眼前这人不是来打假自己首席大弟子的身份的吧?</p>

这就冤枉王熙了,人家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p>

严酷的生活现实,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谦虚沉静的性格。</p>

因此对于刘禅自称所谓首席大弟子的事情并不在意。</p>

“白身听闻恩师故去,便想着来祭拜一番,来到这里后见生民疾苦,便想着略尽绵薄之力,别无他意。”</p>

王熙出身高阳王家,是个大族,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同族。</p>

但大族中也有不少破落户,比如王熙。</p>

之前在雒阳刚开始行医的时候,因为家境贫穷,衣衫破旧,人们瞧不起他。</p>

他只好背着药箱四处流浪,常常食宿无着,如今有点江湖郎中的样子。</p>

不出意外的话,十年后,他便会因积攒起来的名气而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p>

只是现在,刘禅听闻此人能够自发救人,算是有着不错的医德。</p>

既来之则安之,不如留下来替我干活。</p>

在此之前,刘禅还是要打听一下底细:</p>

“你先前说,北方也在闹瘟疫,为何不停留在那里治病救人。师傅老人家都下葬大半年了,便是祭拜,也不急于一时吧。”</p>

闻言,王熙却是摇摇头,道:</p>

“救不过来,官府救治力度有限,世家大族独善其身。白身手里药草用完之后便无事可做,又不想眼睁睁看着百姓遭难,因此南下了。”</p>

刘禅心想,好家伙这么个不能眼睁睁看着啊。</p>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上面的人救治不利,也怪不到一个江湖郎中身上。</p>

随后交谈中,刘禅赫然发现,王熙在养生方面还有一些精辟的论述。</p>

刘禅不知道,其实人家在后世养生学上是有一定地位的人。</p>

属于医家养生流派,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调摄,以求得长寿,祛病延年。</p>

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等理论,是中国早期对饮食制度养生的最早的较系统的论述。</p>

比起刘禅自封的医圣首席大弟子要专业的多。</p>

养生得学呀,多学一门长寿的手段。</p>

刘禅饶有兴趣的问道,“既如此,你为何非要见我一面?”</p>

闻言,王熙面色微红略低了下头:“白身,白身身无分文,实在无力远行蜀中。”</p>

原来,他以为凭借张仲景弟子的身份,来到荆州后定能化到不少缘(也就是蹭饭)。</p>

结果,荆州张仲景的弟子有点多。</p>

还说自己是医圣的弟子,我们咋不认识你,绝对是假的,冒充的,不抓你个非法行医已经是律法宽容了。</p>

因此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才找上江陵医馆,请求见刘禅一面。</p>

刘禅有些哭笑不得,原来源头还是在自己这里。</p>

。</p>